滄浪亭,網師園(夜游),東山紫金庵,吳中博物館,斜塘土地廟,甪直古鎮保圣寺,一場人文之旅。幾個地點的共通之處是均與“宋”有關,所以這是一場有主題的“尋宋之旅”。
滄浪亭
位于古城南部,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滄浪亭雖數易其主,但園內的假山和園外的池水大多維持了舊貌,未經損毀。園內的景色多不加雕飾,以自然為美,山水相宜,表現得法。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師@楓紅葉落999
網師園
位于古城東南部,是蘇州園林中小古典山水宅園代表作品,始建于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網師園各種建筑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有“小園極則”的美譽。網師園是蘇州第一個開放夜花園的園林,晚上欣賞曲藝表演是這里的一大特色。
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攝影師@人間天堂
紫金庵
位于蘇州吳中區太湖東山,始建于唐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筑雖僅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間雕塑名手雷潮夫婦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羅漢像而聲名遠揚。有這樣一個說法:“天下羅漢兩堂半。”意思是中國的羅漢塑像藝術價值最高的有三個地方:蘇州東山紫金庵的一堂,甪直保圣寺的半堂,濟南長清靈巖寺的一堂。
2006年紫金庵羅漢塑像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師@橘涂初四
保圣寺
位于蘇州吳中區甪直古鎮,始建于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寺內古物館里的塑壁羅漢相傳是唐代塑圣楊惠之的作品。唐開元年間,楊惠之與吳道子一起學蘇州畫家張僧繇的筆法,后專功泥塑,當時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的美談。“天下羅漢兩堂半”,說保圣寺是半堂,是因為在1928年大殿半邊墜塌,半數羅漢被毀,現館內羅漢塑像僅存一半,但仍不失為古典藝術上的瑰寶。
1961年,保圣寺羅漢塑像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土地廟
位于獨墅湖高教區,與獨墅湖圖書館隔星湖街相望。這是個冷門單位,甚至很多常年活動在附近的人都不知道這座新晉“網紅”土地廟的存在。土地廟大殿原呈“工”字形,現存呈“T”字形,“一”為正殿,面闊三間,橫10米,縱7米;“l”為廊廡,橫6米,縱4米。斗拱的作法和規格與宋代規定做法十分接近,歇山部外挑較大,屋脊部不設山霧云,采用丁華抹額及叉手做法,為典型的宋代特征。
2002年,斜塘土地廟及永安橋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蘇州,流調版的“尋宋之旅”只能算其中的“建筑”小項,擴充一下還可以有“宋橋”小項、“非遺”小項等等。這些都要等疫情之后,和你們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