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作為一種微型產業集聚區,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暗?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以數據而論,現在這個目標早已實現。但是現實中,特色小鎮一哄而上、同質化的問題也無法完全避免,尤其是借特色小鎮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的現象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近年發展特色小鎮也出現了不少成功案例。這些案例各有特點但也不乏共性,即注重打造宜人舒適的物質空間環境,也成功導入了某個優勢產業,同時對地方風俗文化給予了充分尊重。
未來,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將更加明晰,走向集聚創新資源、轉化創新成果。特色小鎮的發展應因地制宜,防止“千鎮一面”。一提到建設小鎮很多地方立刻說要搞景區,其實是不必要的。從產業的方向導入還是從生活的角度導入,要因地制宜。
歸根結底,特色小鎮還是要由產業主導。產業創新是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特色小鎮的本質是一種新型產業社區,是一個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的項目綜合體,而不是單純的產業園或文化旅游目的地。
特色小鎮應秉持少而精、少而專方向,在確實具備客觀實際基礎條件的前提下確立主導產業,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宜游則游,找準優勢、凸顯特色,切不可重復建設、千鎮一面,切不可憑空硬造、走樣變形,切不可一哄而上、貪多求全。制造業發達地區可著重發展先進制造類特色小鎮,先進要素集聚地區可著重發展科技創新、創意設計、數字經濟及金融服務類特色小鎮,擁有相應資源稟賦地區可著重發展商貿流通、文化旅游、體育運動及三產融合類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應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環節,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全力打造產業更特、創新更強、體制更優、形態更美、輻射更廣的特色小鎮2.0版,圍繞主導產業,以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總方向,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傳統產業,搶占產業鏈制高點,增強小鎮發展后勁,結合聯動的發展思路,構筑“產業+”共同體。圍繞物的生產和生態鏈的構建,實現“產業+旅游+文化+N”的賦能增值和提質擴容,構建起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產業組織生態系統。
依據區域特色優勢,緊緊依靠特色產業、緊緊瞄準高端人才、高端資源、高端產品,牢牢掌握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強化產業支撐,打造特色品牌,拓展資源市場,形成產業集聚生態圈,實現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產業的核心支撐力不斷提升,讓特色小鎮更有生命力、更有創造力、更有活力。
同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違法違規特色小鎮予以及時整改或淘汰,對主導產業薄弱的,要加強指導引導,長期不見效的要督促整改。在這里,政府主要的定位肯定不是大包大攬,而應該是引導和監管。讓地方政府在特色小鎮建設中扮好這樣的角色,建立市場主導、分工明確、政企有效合作的機制,顯然不可或缺。
同時特色小鎮應按照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引導非化石能源消費和分布式能源發展,有條件的可開展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推行清潔取暖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廣裝配式建筑、節能門窗和綠色建材,推進綠色施工,加強再生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