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向世界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旅游業尤其是鄉村旅游發揮了獨特作用,有效帶動了部分鄉村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推動鄉村旅游進一步融入鄉村振興大局,培育了一批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內涵、有品位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吸引更多游客選擇鄉村旅游、體驗鄉村旅游、愛上鄉村旅游。
發揮獨特作用 賦能全面小康
“倡導大眾旅游,就是要堅持旅游為民、旅游富民,讓旅游成為小康社會標配、美好生活必備。”2021年8月,在國新辦舉行的文化和旅游賦能全面小康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對鄉村旅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的作用作了生動概括:“鄉村旅游發展不僅讓村民們吃上旅游飯、成為旅游從業者,也讓腰包逐漸鼓起來的他們走出家門口、成為旅游體驗者;不僅讓鄉村成為‘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旅游目的地,也讓鄉村成為‘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旅游客源地。”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門加大鄉村旅游助力小康的經驗總結和推廣,積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文化和旅游部篩選并匯總了全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案例,聚焦產業融合、創業就業、文化傳承、生態保護、鄉村治理、創新提升等6個重點類型,集中展現了鄉村旅游助力小康的豐碩成果。
寧夏西吉縣的龍王壩村窯洞賓館
(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攝)
如今,因旅游而致富的村子,猶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鄉村大地上。寧夏西吉縣的龍王壩村建成56間窯洞賓館,農村變景區、農戶變導游、民房變客房、產品變禮品;海南萬寧興隆咖啡谷實行“農業企業+基地+貧困戶”,以咖啡產業為依托,推出僑鄉文化體驗、兒童樂園等;湖南祁陽縣三家村“滴水古街”青磚黛瓦、古色古香,鄉村旅游節、觀燈節等人氣頗高,展示祁陽石制作技藝、開發傳統美食、再現傳統民俗,鄉村旅游有聲有色。
在鄉村旅游賦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民宿是一大亮點,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壯大、質量不斷提升。為順應這一趨勢,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協調,幫助創業者解決證照辦理等難題,從品牌培育、規范管理等方面出臺政策措施。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組織評定了全國首批甲級、乙級旅游民宿。
各地也積極推動民宿發展,浙江制定了《浙江省民宿評定實施意見》,深化實施鄉村民宿提質富民三年行動;山東提出建設“旅游民宿集聚區”,公布了首批34個旅游民宿集聚區創建單位;廣西舉辦了全區旅游民宿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培訓班;上海召開了全市鄉村民宿工作會議,將民宿培訓納入上海市公共文化和旅游從業人員萬人培訓項目。
慶祝建黨百年 展現鄉村故事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掀起探尋黨史熱潮。眾多鄉村保留了大量革命遺址遺跡、流傳著大量革命故事,這些都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300條“體驗脫貧成就·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學習體驗線路。游客可以在望山見水的旅途中,了解發生在鄉村的“四史”故事,了解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前行動力,體驗脫貧成就,助力鄉村振興。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
(圖源:福建日報)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鄉的味道”紅色之旅是300條線路之一,涵蓋鰲陽鎮、夢龍天池、芹洋鄉、下黨鄉、平溪鎮等,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下鄉的行程。“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分別于1989年7月19日、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三進下黨’現場辦公、指導發展。‘三進下黨’開啟了下黨鄉擺脫貧困的歷史進程。”下黨鄉鄉長吳德說,“我們以講好‘下黨故事’為主線,大力發展‘清新福建、難忘下黨’主題鄉村游、研學游等。”
河北省“石家莊生態走廊初心游”線路涵蓋正定塔元莊村、李家莊村(中央統戰部舊址)、西柏坡景區等。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劉立寧介紹,2015年以來,李家莊村依托中央統戰部舊址,明確了“革命圣地、紅色鄉村、鄉村風情、城市品位”發展理念,打造了具有太行風情的紅色旅游山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建設了觀光采摘園、特色民宿、環湖步游路等。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還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策劃推出了《尋找鄉村印跡學習黨史故事——100個鄉村中的黨史故事》,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在鄉村地區的奮斗歷程。
持續提質增效 助力鄉村振興
12月17日,全國鄉村旅游工作現場會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召開,強調鄉村旅游發展要“堅持提質增效,堅持需求牽引,堅持農民為本,堅持文化為根,堅持生態優先,堅持服務為要”。
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積極推動下,支持鄉村旅游發展、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同樣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了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名錄建設,首次將“鄉鎮”納入遴選對象。截至2021年底,兩部委已推出了三批1199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首批100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李柏文說:“鄉鎮納入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名錄建設,讓我國城、鎮、村旅游空間序列更為連貫和暢通,有利于城鄉旅游要素流動、市場互動和生活空間互換,也有利于形成‘以鎮帶村、以村興鎮’互促發展格局。”
各地同樣積極推動鄉村旅游升級發展。江蘇、吉林等省在省級層面出臺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形成了省、市、縣、鄉、村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陜西堅持文化為魂,提升鄉村旅游內涵品位,突出袁家村關中民俗文化、青木川古鎮古村文化、赤牛坬陜北黃土文化等;四川則著力抓好鄉村旅游提升發展試點,選取桂花鎮等5個鎮,開展鄉村旅游民宿集群建設、鄉村新業態發展、鄉村度假旅游、鄉村生態旅游融合等試點。
文化和旅游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持續優化鄉村旅游產品供給,結合消費需求變化引導鄉村旅游產品更新升級,實施鄉村旅游藝術提升行動、鄉村旅游餐飲提升行動等,著力改造提升傳統農家樂、民俗戶,加強星空旅游、田野研學、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業態培育,開發夜間消費產品和服務,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鄉村旅游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