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色小鎮在我國發展的如茶如火,遍地開花,經歷了2016-2017年的狂熱建設期和2018-2019的冷靜糾偏期,再到2020-2021年的平穩發展期,特色小鎮展現出了無限的發展潛力。下面我們來盤點下2022年特色小鎮可能迎來的十大發展趨勢。
一.特色小鎮仍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由于特色小鎮的高速發展,一大批特色小鎮項目拔地而起,龐大的特色小鎮數量導致了問題的出現——小鎮同質化現象嚴重,質量持續走低。因此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對特色小鎮的發展提出了若干規范管理措施,要求各地區嚴格對標對表、認真查擺問題、切實加以整改,特色小鎮的基本條件得以明確,同時鼓勵各地區挖掘多種類型特色小鎮,避免模式雷同、難以推廣,促進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
二.特色小鎮往多元化方向融合發展
特色小鎮往多元化融合方向發展或將成為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以烏鎮為例,烏鎮在觀光旅游的帶動下,融合“互聯網+”、戲劇藝術等新興業態,將烏鎮打造成文化、旅游功能復合的現代化古鎮,從單一的旅游觀光古鎮到多功能復合的現代化古鎮,烏鎮“從一到多”就是典型的案例,未來特色小鎮或將朝多元化方向融合發展。
三.特色小鎮更加注重沉浸式體驗打造
近年來,“沉浸式”包羅萬象,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特色小鎮,沉浸式體驗似乎成了每個商業項目的必備。“沉浸式體驗”的熱度也并不是空穴來風,是由于消費者對“體驗”強烈需求而引起的,認為“沉浸式體驗”在未來幾年里依舊是消費者所需求的,且熱度會只增不減,因此2022年特色小鎮也會更加注重沉浸式體驗的打造,來滿足當下消費者對沉浸式體驗的需求。
四.文旅小鎮熱度持續不減
集文化、旅游、產業多功能于一體的文旅小鎮,一直以來是特色小鎮的熱門發展方向。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當下消費群體對旅游的需求日益強烈,甚至旅游已然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從新晉的“周邊游”“周末游”等熱門詞匯不難看出消費者對于旅游的熱度在持續擴大,因此文旅小鎮的熱度也將持續不減。
五.“健康+養生”小鎮后來居上
當下,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深刻,尤其是疫情后,人們對于身體健康的需求呈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同時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布,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特色小鎮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共同促進了健康小鎮的積極發展,使其成為地方實現產業提升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有需求就有消費,“健康+養生”小鎮在新的消費需求下或將迎來一波增加趨勢。
六.體育小鎮或將成為熱門方向
在“全民健身”與體育運動逐漸常態化、休閑化、全民化大背景下以及國家密集出臺的促進特色小鎮與體育產業發展的雙重政策下,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風潮。同時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運動意識的不斷提升,中國居民運動健身意愿也在不斷增強,體育運動消費消費支出得到進一步增長,因此體育小鎮或將成為熱門方向。
七.特色產業仍是小鎮發展的核心
特色產業一直以來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沒有產業的支撐特色小鎮很難得到長遠的發展。無論未來小鎮開發主體如何變化,特色產業仍是小鎮的發展核心,目前特色小鎮主要以以下幾大特色產業為載體:
1、以健康養生產業為載體的康養特色小鎮
2、以生態農業產業為載體的田園特色小鎮
3、以體育運動產業為載體的體育特色小鎮
4、以教育產業為載體的教育特色小鎮
5、以文化旅游產業為載體的特色文旅小鎮
6、以科技研發產業載體的特色科技小鎮
八.地產公司占據特色小鎮開發運營主體地位
自從國家鼓勵發展特色小鎮以來,各種特色小鎮在全國各地開花,但不難發現,大部分特色小鎮開發運營的主體主要以地產公司為主,比如萬科、碧桂園、華夏幸福、華僑城、綠城等國內地產企業巨頭。因此,在未來地產公司依舊會占據特色小鎮開發運營的主體地位。
九.PPP合作模式持續助力特色小鎮開發建設
PPP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政府、開發運營商、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主要負責前期規劃引導,招標選擇合作方,授予項目公司特許經營權;金融機構為項目建設提供融資服務等。對比特色小鎮其他的融資模式,PPP合作模式具有其他融資模式不具備的優勢,能夠有效解決特色小鎮建設的資金缺口問題,減輕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降低開發風險等。未來PPP合作模式依然是特色小鎮開發首選的融資模式。
十.特色小鎮仍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雖然近年來特色小鎮得到快速發展,無數特色小鎮項目落地而起,市場趨于飽和,但隨著政府政策鼓勵、特色產業的不斷升級、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等眾多因素的影響,特色小鎮仍有較大的發展前景,預計未來幾年特色小鎮的熱度只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