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的悠悠山嶺之間,有無數條古人開鑿的道路,或盤山越嶺,或傍溪依澗,古道綠蔭,山泉苔蘚,松濤鳥鳴。這些曾經商貿繁榮的古道,如今已是大家最愛的戶外休閑之道,一起來看看這八條,充滿韻味的古道吧。
茶山古道
茶山古道,又稱浙皖白際古道,東起浙江省淳安縣中洲鎮茶山村,北至安徽省休寧縣榆村鄉嶺腳村,屬于“徽開古道”的一部分,全里程25公里。位于淳安縣中洲鎮毗鄰的白際山脈之上,一腳踩兩省、三縣(浙江的淳安縣和安徽的休寧縣、歙縣),是古時浙商、徽商商貿往來之重要通道。
古道延綿百里,風景如畫,人文底蘊深厚。不但景色絕美,還是一條茶香滿滿的紅色之路,87年前,方志敏帶領的紅十軍團北上抗日先遣隊經此古道,在古道途經的茶山村方氏祠堂“敦睦堂”內召開緊急會議,黨史稱其為“茶山會議”。
▲交通:千島湖鎮-千島湖大橋-千汾線公路-汾口-楊璜線-中洲鎮-茶山古道
鳳凰山古道
鳳凰山位于神奇的北緯30°,地處淳安縣威坪鎮北面,是橫跨六都七都之間的最高山峰。鳳凰山遍布著很多悠然的古道,青石階梯,斑駁如舊。
鳳凰山山峰奇特、視野開闊。向東可見金紫尖、筆架尖、九龍戲珠,向南可見魚口尖、東山尖、千島湖,向西可見淳安五都、六都主要山峰,向北可見幫源洞、安徽歙縣,是龍鳳吉祥,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是登山旅游的圣地。
▲交通:千島湖鎮-千島湖大橋-千威公路-威坪鎮-鳳凰山古道
大連嶺古道
連嶺古道也叫休龍古道,位于浙江省淳安縣與安徽省歙縣交界處,大連嶺上由石板鋪就的山道,是“休龍古道”的一部分。古道始建于西晉五胡亂華時期,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大量定居皖南及山越之后。又有相傳,此道辟于元末明初,朱元璋由浙入皖經過此地時,率軍民開辟而成。
大連嶺古道主峰海拔約1400米,登上嘯天龍,北可望屯溪,東可觀新安江大壩。山嶺呈南北走向,上行二十里、平行二十里、下行二十里,有“60里連嶺”的說法,故有“江南第一嶺”之稱。大連嶺不僅人文典故、民情風俗、紅色文化的積淀深厚,各式各樣的奇珍異景更是美不勝收,而且野生動植物豐富,有“杭州的西雙版納,浙西的最后秘境”之稱號。
▲交通:千島湖鎮-千島湖大橋-千汾線公路-浪川鄉獅古山村-大連嶺古道
新嶺古道
新嶺古道起于杭州市淳安浪川鄉占家村,止于姜家新嶺源村,從雞公尖南麓山坳的新嶺穿越而過,這新嶺古道也是以前徽商出大連嶺去遂安縣城商貿最便捷之路。
古道因隱蔭于雞公尖山麓之中,所以也得以保存較為完整。古道的浪川一側(新嶺西側)以長石條路為主,靠姜家一側(新嶺東側)都由大小不一的卵石砌成,即使下雨天也方便商客行走。古道沿途有五座時間跨度達三百多年、風格各異的涼亭,嶺頂還有古庵遺址。
▲交通:千島湖鎮-千島湖大橋-千汾線公路-浪川鄉占家村-新嶺古道
歙嶺古道
歙嶺頂位于千島湖原郭村鄉西北,海拔1265米,從郭村—沈畈—葉祀村開始,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千年古道穿越而過,連綿有三十多里,全部用打鑿過的青石板鋪設成,與安徽省歙縣的長陔鄉相鄰(古稱一腳可踩兩省、淳、遂、歙三縣),西南延伸至嘯天龍。此古道從山麓到山頂要穿越好幾種氣候帶,植被從常綠灌木林到針葉林、落葉林、混合林一直到高山草甸等景觀。
傳說這歙嶺頂就是古戰場,至今,淳歙交界的昱嶺關至歙嶺一線山巔,依然完整地保留著當年那綿延數十里的古城墻,古城墻旁還有古石兵營、石堡壘遺址。
▲交通:千島湖鎮-千島湖大橋-千汾線-姜家鎮沈畈村-歙嶺古道
塔嶺古道
塔嶺古道位于現威坪浙皖交界的百桂尖南麓,是一條連接古威坪與原新安江畔商貿古鎮街口鎮的古道,起始點位于威坪五都源的橫塘村,終點是街口鎮塔坑村。
塔嶺古道在淳安與安徽之間眾多古道中算是一條較短的,穿越的塔嶺也不高,嶺頂涼亭處海拔約580米,但這古道地理位置特殊,因此這古道也是兩地鄉民為來往便捷而修建。古道雖不長,卻歷史悠久,再加上古威坪曾為淳安縣治四百年歷史,可想這條古道千百年來曾經的繁華與行走過的商賈游人了。
▲交通:千島湖鎮-淳開線-千威線-威坪鎮橫塘村-塔嶺古道
洋嶺古道
洋嶺古道位于梓桐與界首之間,南起界首鄉的松源村,穿洋田村而過至洋嶺,北止梓桐的洋峰村,全程約有10公里路程,現松源至洋田一段已通康莊公路,可徒步亦可駕車直達洋田村。
整個洋嶺古道全是由當地的青石塊鋪成,寬綽而較整齊,從梓桐洋峰村登洋嶺,則是一路青石板路盤旋而上直到嶺頂。洋嶺古道南側靠洋田村方向,地勢較平緩,嶺頂及山坳口各有一涼亭,至今有三百多年,保護較完整。嶺頂有一片樹齡六百多年的古樹群。站立嶺頂透過古樹群可俯視到梓桐鎮一帶的村莊田野。在洋田村口不遠處的山坡上,有一棟正方形二層樓的彰顯洋田村人文與歷史的文昌閣,這文昌閣是洋田村的標志建筑,也是縣級歷史保護建筑。
▲交通:千島湖鎮-千島湖大橋-千汾線公路-界首鄉松源村-洋嶺古道
遼嶺古道
淳壽遼嶺古道為淳安通壽昌、衢州的官道,起點在里商郎家村,終點位于壽昌(今建德)李家鎮新橋村。這條古官道由郎家沿溪上溯到西嶺——遼嶺頭,現為通千島湖石林的必經之地,最高處海拔720余米(遼嶺尖估計高于900米),里商郎家至李家新橋遼嶺坑口全長15公里,其中嶺道(西嶺至遼嶺坑口)7.5公里。古道蜿蜒曲折,順山勢而上,山巒環繞。
嶺頭上留有古人壘石而成的埡口。邊上還有一涼亭,壘石成簸斗口形,上搭桁條椽子蓋土瓦,供行人息腳。當地村民稱其為“狗洞亭”。后又將穹頂拆除蓋瓦。現今,我們還能從檐板上看到以下的文字:“長林曾珍壽重建遼嶺亭,淳壽兩縣客賓勛美德厚。”
▲交通:千島湖鎮-上江埠大橋-里商鄉郎家村-遼嶺古道
每一條古道都藏著一段歷史,邀三五好友來這些古道觀山越水,享受徒步的愜意,探尋山水間的歷史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