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蘇州,百園之城,園林是蘇州一張響當當的名片,蘇州園林就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散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每一次走進,總會發現其中蘊含的經典之美,步移景異,曲徑通幽,這里總有無數個撩起我們向往園居生活的那根心弦的理由。
滄浪亭
宋有滄浪亭,今為園林魂
有人說:沒有了滄浪亭,蘇州園林就是徒有虛名
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靈魂。比起皇家園林,蘇州園林是文人們為歸隱而造,而滄浪亭就是隱逸最好的注解,后世的拙政園、網師園都是出自滄浪亭的精神譜系。
千年前,北宋詩人蘇舜欽蒙冤遭貶,退隱姑蘇。他花了四萬錢買了座荒園,造此亭,取名滄浪。化用楚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園林是主人的精神氣質的體現,只要能與江山風月,人間草木相伴,名利都是虛幻。沒有那些功名利祿,內心才能夠怡然自得。所以說,最好的園林都是文人造的,因為他們知道疊山理水間的詩性和浪漫。
滄浪亭,靜靜地安于姑蘇城,穩固蘇州的詩性靈魂。
拙政園
大園水為脈,殘荷聽雨聲
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園林,也是集大成者,在這里,你可以看到關乎蘇州園林的一切。
步入拙政園,看一池殘荷俯臥水面,聽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在山水自然中,感受到心境上的柔和。
拙政園三分之一都是水,森清的水繞著亭臺水榭,花木假石,甚至回廊小徑,都彎彎曲曲如流水。這里處處與水有關,疊山引水,是山水之景,雨灑芭蕉,殘荷聽雨作水之聲景。
有句話說:園林離不開山,也離不開水。如果山是園林之骨,那么,水就可以說是園林的血脈。
網師園
小園至極,此園至佳
網師園是幾大名園中最小的,但小園至極,恰是小,才有妙。陳從周說:“蘇州園林,此園的構思最佳。”
中國人造園,追求一種“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境界,以小見大,網師園就是這種境界體現。
小園也有小園的美,張大千作畫倦的時候,就捲簾一看,小園精致的像副畫。張大千眼中所見的,是“窗外藍天白云,山光樹影,尺幅窗外是絕妙的畫。人在畫中,畫中有人。”
他說道:“這一方幽幽小園,我愛它獨步千古。”
獅子林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間有
拙政園以水為脈,獅子林則以石為骨。
這里石峰林立,形如獅子,抽象怪奇。佛教中獅子是靈獸,是佛的化身,如佛陀被稱為人中之獅。
這些太湖石雖怪丑,但白居易卻說它如鬼如獸,如龍如鳳,“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間有。”怪石本無用,他卻找到審美意象。
留園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留園布局之美,是蘇州諸園之最。
美在于它的“曲”,俞誕說留園“泉石之勝、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重在這個幽深上。
走在留園中,初極狹,才通人。但進去后移步換景。走入回廊幽徑,誰知盡頭卻是個蘭畦藥圃。亭臺樓榭隔池相望,曲沼流泉,山石相間,仔細一看的話,后面是一座小亭子,露出一個角。
藝圃
人間藥圃,蘇州花園
蘇州人把藝圃當作后花園。
藝圃曾歸屬文徵明世家,文徵明的曾孫文震孟罷官回蘇州,建了座園圃,種滿了香草,取名藥圃(后改名藝圃)。
藝圃雖小,但有蘇州最大的水榭延光閣,如今已成茶室。老蘇州人都懂它的好,每逢有閑,就來這泡上一壺龍井。望著窗外一池碧水,白墻倒映水面。時光仿佛在這里停止,偶有幾位老人家用蘇州話說著陳家李家的故事,才打破這寧靜。
熱鬧屬于其他園林,藝圃自有它的恬靜平淡。
耦園
耦園住佳偶,城曲筑詩城
耦園的耦字,是今日的“偶”,單就這個字就是一段故事。
安徽巡撫沈秉成,在人生最失意的時刻,遇到了耦園,也遇到了嚴永華。才子佳人,秀美之園,兩人閑時讀書彈琴,賞石玩水。夏聽雨后芭蕉聲,秋留殘荷聽雨聲,自此躲進小園歲月靜好,不再問世事。
有人說:耦園,是唯一一座體現了男女平等的園林。因為蘇州園林不求對稱,只有耦園是例外,這里到處可以看到成雙成對,對稱相等的建筑和風景。
所有的建筑,一一對應,陰陽有分,暗合夫妻雙人,長長久久。
西園寺
姑蘇城中寺,梵宇古木深
中國園林,分皇家園林,文人園林,以及寺廟園林。
西園寺是蘇州市內最大的寺廟,有吳門首剎的美譽。這是座寺廟之園,園中有寺,寺中有園,里面有蘇式園林的曲水假石,也有古木香草,比園林多了一份念經之聲,木魚梵樂。雖臨凡塵鬧市,但卻喧囂,幽深靜謐。
推開園門是凡塵,閉上園門是深山。
西園寺,真正讓園林寺廟成為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能找到生活的禪意。
退思園
貼水而筑,進退有方
退思園,是中國唯一一處貼水而筑的園林,所謂貼水,是所有的建筑都緊貼水面。園子里建筑都很小巧,浮于水面,遠遠看去,就如水上之園,有如海上仙境。
退思園主人任蘭生中年失意,遭遇彈頦,退回蘇州城外同里鎮,造了這座小園,后來,朝廷重新任命,任蘭生重又當官。所以當時他取名“退思”,意為:“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正如退思園遠離蘇州城,是一種退;任蘭生回鄉造園,是一種退;但他重又入世,是進;退思園與其他園不同的造境,也是進。
進有進一步的歡喜,退有退一步的安逸。
環秀山莊
一峰環冠姑蘇,萬山秀絕江南
蘇州園林的秘密,都藏在環秀山莊的假山里。園林美在山水,走入環秀山莊,便身在萬山中。
清代疊石名家戈裕良傳世作品不多,環秀山莊是其一。
這里的湖石假山山澗水洞,曲折回環,虛實結合。走入其中,有茫茫空山不見人,但見清泉石上流的感覺,山是峻峭突兀,水是流轉蜿蜒,人如游在畫中,有中國山水畫的美學意境。
這是戈裕良的神品,也是古典園林疊山藝術的最后巔峰。
陳丹青說他二十歲時,只覺得蘇州園林煩,那時他滿腦子都是歐洲的景觀;幾十年后,待他從美國回來,在滄浪亭網師園夢游地走一遭,驚訝地發現:“中國園林太好看了,太成熟了,為何以前自己毫無感覺?”
就像葉圣陶先生在《蘇州園林》一文中所說:“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沒錯,蘇州園林對于我們來說就是這樣珍貴的文化景觀,保留了中國人千百年來文化記憶。走入其中,可以領會當時古人的心境,里面的花木泉石可養心性,可擺脫物役束縛,塵囂韁鎖,偷得浮生半日閑,尋求一份內心安逸。
太多人匆匆而來,草草而去,回來跟人說,逛得腳疼,坐的地方少,還擁擠,人擠人地,沒啥可看。
可是,他們并不懂,上天在蘇州城中保留這么些個去處,是多么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