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古代鄉村生活的寫照,越過千年,這依然是現代人對鄉村生活的美好向往。近些年來,隨著家庭游、自駕游的興起,鄉村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要想打造出令人魂牽夢繞的鄉村旅游勝地,就要留住鄉村的鄉土味、民俗味、古韻味、生活味。
一、鄉土味:保留大地氣息
發展鄉村旅游,不要一味打造異域味,應該著力挖掘本土味。模仿別人,永遠抹不掉“偽造”的嫌疑;做好自己,才能凸顯“原生”的美麗。
鄉土味,說到底就是土里土氣、鄉土氣息,這是鄉村旅游的內核,是最重要的東西。在做鄉村旅游時,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傳統村落的民宅、巷道、立面、材料的原有格局和本真風貌,盡可能地保持本土本地的民俗文化。
二、民俗味:演繹一種風情
民俗風情作為一種無形的文化資產,是群眾性文化創造的結果,是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的源頭。對民俗旅游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既可以滿足游客“追求新鮮和探索文化”的心理需求,也可以保證特色民族文化得到弘揚發展和保護。
在鄉村旅游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上做好文章,如康店鎮葉嶺村土伴農·豫田園鄉村振興項目,在鄉村民俗上做好文章,讓游客在”吃住玩游購娛”之外有深度的綜合體驗,將物質向精神升華,使旅游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并通過綜合應用場景化恢復,活態化展示,讓民俗活動再現,讓游客得以體驗,真正融入到民俗的文化氛圍中去。
三、古韻味:傳承一脈文化
鄉村旅游的品位源自傳統文化元素。從某種程度看,傳統文化既是鄉村旅游的資源和品牌,又是鄉村旅游的根基和靈魂。在旅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能更加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激活鄉村旅游發展的內生動力。在這方面,鞏義市康店鎮的葉嶺村做出了有益探索。在這里可以看到是有著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稱號的古民居地坑院、小龍王廟等,非物質遺文化更是別具一格。“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正是這些傳統文化的魅力,將讓鄉村旅游有了別具特色的吸引力。
四、生活味:還原本來面貌
鄉村旅游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種旅游方式。鄉村是安詳穩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有著更多詩意與溫情,有久違的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恒久的價值和傳統。旅游化的鄉村生活,不是簡單地回到以前,而是有選擇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審美情趣,形成旅游休閑形態的鄉村品質生活,這樣的鄉村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最終實現居住空間舒適化,生活空間繽紛化,工作空間人性化,情感空間溫馨化。
鄉土味、民俗味、古韻味、生活味,這樣濃濃的“土”味就能承載人們的鄉愁、陶冶人們的情操,增強文化自信、凝聚奮進力量。這樣的鄉村農業休閑游,才是貨真價實的“土”味所在和人們樂享的品位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