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鄉村旅游有很多怪事:在很多地方,游客比本地人多;在洋家樂,老外比中國人多;在帳篷客、洋家樂,床位比星級酒店還貴……其實,這些所謂的怪事正是湖州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湖州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保護了綠水青山,還把綠水青山轉化成了“金山銀山”,是“兩山”重要思想的現實體現,湖州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從“農家樂”到“鄉村旅游”再到“鄉村度假”并向“鄉村生活”轉型的鄉村旅游發展“湖州之路”。
改革之路
湖州市是首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是浙江省唯一的鄉村旅游提升發展專項改革試點市,安吉縣更是獲得了“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國家旅游標準化試點”“省級綜合改革試點”等榮譽。
這些榮譽的背后是鄉村旅游走過的一條不平凡的改革創新之路。2014年,市旅游委員會組建,實現了職能、機構、編制、職數、經費的“五個增加”,截至目前,三縣已經實現了旅委的全覆蓋,兩區也在積極創建中,已基本形成了“統籌規劃、統籌產業、統籌執法、統籌考核、統籌營銷”的大旅委體制,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體制基礎。市旅游委員會主任干永福說:“近年來,我市出臺了《關于推進鄉村旅游提升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致力在鄉村旅游發展體制機制、用地許可、業態引導、金融投資、管理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
據了解,湖州鄉村旅游改革創新,促成了“農莊+游購”“洋式+中式”“生態+文化”“景區+農家”4種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十大鄉村旅游集聚示范區和鄉村民宿、主題莊園、國際度假、生態景區、文化游憩、創意農業、婚慶旅游、養生養老、旅游商品、運動休閑等十大旅游業態。

發展之路
每逢節假日,湖州的鄉村都比城里熱鬧。“前來旅游觀光的游客很多,我家開了農家樂,一年下來收入是之前的幾倍。”安吉董嶺村的村民老羅說。
游客比村民還多,這種情況在湖州很多鄉村都能見到。董嶺村是個人口不足500人的小山村,全村110多戶人家中有80多戶發展鄉村旅游,現在到董嶺避暑的游客日均超過3000人;長興顧渚村又被稱為“上海村”,由于很多上海游客長期入住,不少村民都學會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南潯荻港村自古有“苕溪漁隱”之稱,而今荻港漁莊等“漁家樂”吸引了大批都市游客來此“隱居”;而以“洋家樂”著稱的德清莫干山,節假日更是家家爆滿,一房難求……
近年來,我市把鄉村旅游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農業轉型升級、農民致富發展相結合,依托湖州人文歷史、特色資源和區位優勢,充分挖掘觀光、休閑、度假等功能,變園區為景區,變農莊為景點,變農副產品為旅游商品,形成了農村產、供、銷一體的休閑旅游和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并以此帶動了建筑業、加工業、通訊業、房產業、金融保險業等多個產業的發展,使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現實競爭優勢。
生態之路
“沒了綠色和生態,別說致富了,老百姓的生存可能都成問題。”安吉縣風景與旅游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羅福娣介紹,從上世紀的“砍樹木”,到如今的“上山下鄉看風景”,安吉借助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的發展,鄉風鄉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不僅改變了鄉民原先“靠山吃山”的理念,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且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安吉縣山川鄉高家堂村,依山傍水,景致宜人。過去,這里的村民靠山吃山,守著大好資源卻無法致富。10年前,村里下決心關停了境內3家污染嚴重的造紙廠,引進外來資本把村莊打造成4A級景區,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來休閑度假,村民收入成倍增長。現如今,高家堂村已成為鄉村旅游示范村,其建成模式被譽為“中國美麗鄉村十大模式”之一。
湖州鄉村旅游發展的最大特色和成功基礎,在于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鄉村旅游的產業優勢。從邊緣突圍發展“農家樂”到多元規模發展“鄉村游”,再到轉型升級發展鄉村度假,湖州鄉村旅游實現了跨越轉變,成為“綠色發展”的典范。
品牌之路
“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我們堅持一景一特色,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和實際情況因勢打造,不生搬硬套,不千篇一律,努力做到讓游客‘移步換景’。”干永福說,我市在充分利用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上,深入挖掘民風民俗,順應近郊游、自駕游消費增長的趨勢,按照有一定建設基礎與規模、發展潛力大、業態新穎,通過提升能夠在區域內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等要求,層層遴選,培育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多種業態的鄉村旅游產品,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
鄉村旅游作為我市休閑旅游產業的特色品牌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發展空間。隨著以德清莫干山、長興水口、安吉山川等鄉村旅游集聚示范區為主體的“鄉村十景”迅速發展,我市鄉村旅游原本散落在各地的“珍珠”逐漸匯攏,并被串連成線,逐步形成了湖州人家、上海村、臺灣村、韓國村、洋家樂等特色品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太湖、竹鄉、古鎮、名山、濕地、古生態”六大旅游品牌。
民生之路
一條蜿蜒通幽鄉間小道,一幢干凈明亮的房子,這便是位于安吉縣靈峰旅游度假區橫山塢村的民宿十二間房。“看到如今的模樣,你一定想象不到這是老廠房改造的。”房子的主人王玉忠曾經是村里一家竹涼席作坊的小老板,“改建之初,很多朋友都覺得我頭腦發熱,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游客光顧,證明了我當時的選擇沒有錯。”
如今村里像王玉忠這樣“頭腦發熱”、試水民宿經濟的多達80戶之多。據悉,2億多的工商資本已經注入,與村里合作開發,農戶可自行經營,亦可交由村里統一租賃,每幢房屋租期15年,租金65萬元。
據悉,我市發展鄉村旅游一開始就立足于“扶貧”,把重點放在貧困鄉鎮、貧困村。如:安吉山川鄉、天荒坪鎮大溪村、長興水口鄉顧渚村和德清莫干山鎮后塢村等。發展到今天,這些原先的“后進生”已經完成了“翻身”。德清西部山區通過農房出租人均增收達5936.9元。
隨著全市鄉村旅游發展速度不斷提升,依托美麗山水資源發家致富的人,在我市各區縣比比皆是。據統計,2016年,我市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已達6.38萬人,直接經營收入達125億元。
圓夢之路
湖州的“十三五”規劃,為湖州“建設國際生態休閑度假城市”描繪了美好的藍圖:立足生態優勢,突出休閑理念,彰顯名城文化,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點主導產業、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總收入超千億的大產業,全面提升湖州旅游的美譽度,將湖州市打造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從數字上來說,就是力爭到2020年,接待旅游總量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100萬人次。
近年來,一大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集聚區如雨后春筍,蓬勃興起,各種新興的鄉村旅游業態應運而生,百億項目集中落地、開工。
投資200億元的龍之夢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投資規模100多億元的吳興原鄉小鎮工程集中開工,投資100億元的長田漾濕地項目建設現場如火如荼,投資規模120億元的健康城項目有序推進,而投資規模達100億元的海王健康小鎮項目日前開工……這些百億項目對旅游指標的拉動、對勞動力就業促動、對經濟的拉動等等都將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旅游夢”光束正在徐徐照進現實。(文/湖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