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是互聯網經濟時代的產物,一種因新媒體誕生的新詞匯,引領著一個行業的風向。在這陣風里,鄉村發展道路上也出現了很多類似的網紅村,他們通過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或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傳統村落的民俗風貌、特色產業,或蹭名人蹭熱點、亦或是自己講故事造熱點,從名不見經傳的窮山村涅槃成游客慕名前往的“網紅打卡地”,從而帶動村莊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
“網紅村”的興起及其常態化,為鄉村建設帶來了一系列積極變化。首先是有利于鄉村產品的銷售,“網紅村”良好的品牌效應,能為其產品銷售帶來顯著的溢出效應,以致本村農產品銷售便利。
二是有利于推進鄉村資源利用方式的創新。比如,一些“網紅村”依托梯田等資源吸引旅游者前來觀光,一些村莊則通過優美的生態資源甚至如氣候資源吸引旅游者前來旅游、觀光和度假,實際上促成了鄉村閑置資源的資源化利用及其資源利用方式的創新,對于發掘鄉村價值是有重大裨益的。
三是有利于促進鄉村產業融合和產業創新。在“網紅村”的吸引下,導致城市現代商業理念和資金、新型商業模式向鄉村轉移,有可能催生新的鄉村商業模式,引致鄉村產業創新和融合。如,近年來共享經濟理念在一些“網紅村”興起后,開始向更為廣大的鄉村蔓延,使民宿產業、共享農莊等快速崛起,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政府提倡發展一批,培育一批,挖掘一批示范性村莊。從多元化的發展方向結合本土文化,地域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從最早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到初級階段的新農村改造到美麗鄉村,精品村,景區村,到現階段的鄉村振興示范村,也讓很多走在前列的“明星村”“網紅村”推到了風口。
不是任何村莊都能成為“網紅村”。“網紅村”的興起是偶然,更是必然。它的興起需要保持良好的農業底色,需要在當前大健康、大休閑、大生態的主流趨勢的追逐中,讓人們能夠回憶鄉村的原鄉。而歷史人物故里如周敦頤的故鄉、一幅廣為人知的中國畫或者一部電影拍攝地的村莊,都可能使村莊走向網紅。因此,“網紅村”的興起是歷史和現實相互交織、共同起作用的,走向網紅與否與先天條件息息相關。
很多網紅村因為鄉村運營時的導流需要,過度包裝加虛火式宣傳也傳遞了諸多誤導信息,導致因為抖音,小紅書的文字、圖片、視頻引流來的客戶群體,自駕游去網紅村體驗時,會發現理想和現實差距相比落差很大。市場行為不規范,游樂設施的安全事故,停車場亂取費,導視系統與實際不符,衛生間緊缺等等投訴也隨之而來,這些都還是運營的較好的網紅村存在的問題現象。
同時越來越多的村出現內容同質化,形式同質化,甚至村域面貌也同質化。有很多的業態內容成了鄉村發展中的標配如:鄉村民宿,農家樂,田園綜合體,農旅互動,以及網紅的游樂設施設備,像高空玻璃棧橋,小火車,網紅秋千,花海等都似乎變成了一個網紅村莊的標配等。同時也把鄉村振興貼上了“文旅化”標簽,只要一談到鄉村,本能的就是發展鄉村旅游。一味的效仿復制,最終導致投入很大,實際產品和地方不符,和市場脫節。
而有些地方政府在打造網紅項目上“急功近利”,存在對當地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問題,隨之而來的是基礎設施的維護費用,綠化,閑置房源、土地,村集體返租流轉回來后的租金壓力等,原本是想通過發展項目增強村集體經濟,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最后雖村整體環境漂亮了,但也對村集體的財政壓力也越來越大。
鄉村振興是個大命題,三農更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網紅能助力鄉村發展,但我們更需要創造網紅并非復制網紅,鄉村“網紅”在于突破,在于創新。鄉村經濟的發展還是要回歸常態,積極做好規劃,推進產業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進資源利用方式變革,真正把小農戶帶入現代農業的軌道,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效對接,才能長久地富裕鄉村、富裕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