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古厝、粉墻黛瓦,如今去鄉村旅游,住宿方面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這些有特色的民宿。近年來,國內周邊游,尤其是鄉村游,成為不少人出行休閑的首選。每逢假期,鄉村民宿預訂量都會同比上漲,增速超過酒店。當鄉村旅游逐漸成為新潮流,如何做好鄉村民宿這一重要體驗產品,激發鄉村旅游市場更大發展動能,成為新的課題。
我國民宿產業起步晚但發展快,如今已逐漸成為創業的熱點和鄉村旅游的重要業態,為順應國民鄉村旅游消費體驗新需求,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民宿產業也存在成長空間受限、民宿特色不足、產品品質欠優、配套設施滯后等問題。鄉村民宿作為承載著鄉愁的“詩與遠方”,市場前景廣闊、需求潛力很大,正處于大有可為的黃金機遇期,要實現健康、快速、優質發展,離不開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市場的調節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
近日,文旅部等十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鄉村民宿發展進行整體謀劃與制度規范,回應了各方主體的諸多訴求。文件強調,只有把鄉土風貌、特色文化與現代旅游需求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鄉村民宿更有人情味,讓游客旅行更有記憶點。
宏觀性指導性意見需要細化落實并持續加力。找準目前的“痛點”和“難點”,給予民宿發展更大的幫扶力度,就會形成更加規范化、特色化發展的可行路徑。
一些地方在探索民宿產業發展中已經走出了較為成功的道路,如浙江、海南、廣東等地,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民宿產業依托本地自然資源,實現了“特色化”“精品化”發展。這些地方提供的經驗就是,留足政策彈性空間,建立聯合核驗機制,采取許可承諾制,實施多證合一管理,破解辦證難題。
“精品化”是發展趨勢之一,但鄉村民宿更應該是多層次、多維度的。市場需求不同,消費者層次不一,這就必然要求要科學規劃高、中、低端產品,春夏秋冬四季民宿發展區域??梢罁赜蛱厣蜌夂蛱攸c,努力打造個性鮮明、風格獨特、品質高端的民宿村落、精品民宿、連鎖民宿、單體家庭客棧,建設一批感受紅色文化、紅色年代的集體記憶型民宿,感受山野靜謐、體驗慢生活的康養型民宿和度假型民宿等,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
無論發展的快與慢、精品化還是差異化,都需要以市場規律為準則,以此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并找到發展路徑。同時,民宿經營與當地發展相輔相成,沒有鄉村整體的振興,就沒有民宿的持續發展。鄉村民宿發展不是“單兵突進”,而是應該在鄉村整體發展中綻放異彩,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勺⒅夭捎谩捌髽I+村委會+農戶”“旅游公司+鎮(村)+民宿”等新型合作模式,推動鄉村民宿集群連片發展,拓展共享農業、手工制造、特色文化體驗、農副產品加工、電商物流等綜合業態,打造鄉村旅游綜合體,延長民宿產業鏈,提升盈利空間。
在當前鄉村民宿行業缺乏牽頭部門的情況下,注重發揮民宿協會的獨特作用非常重要。通過激活鄉村民宿行業管理的自主性,開展好政策咨詢、等級評定、人才培訓、交流合作、整體營銷、權益維護,有效提升行業服務質量、塑造民宿品牌、引導創新發展,推進鄉村民宿經濟向品質化、規范化、集聚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