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經濟,是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切入點,整合鄉村資源的黏合器,它給廣闊農村帶來了一抺亮色,帶來了一股清新活力,帶來了一種深遠影響。
近年來,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多彩的人文景觀、豐厚的歷史遺存、獨特的民族風情,國內的民宿產業發展漸成氣候。從旅游趨勢看,隨著國民收入及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中高端、特色化的度假式需求增長快速。尤其年輕消費群體,更愿意為住宿功能外的附加文化價值埋單。
作為旅游住宿業中的一支新興力量,民宿不僅為廣大游客提供了“詩意棲居”的消費空間、差異化個性化的消費感知,還通過對鄉村基礎設施的帶動,精神文明和生態環境建設的促進,重塑了鄉村肌理,改變了外界對鄉村的刻板印象,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那么我們如何做大“美麗經濟”,把民宿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一是招強
民宿作為傳統住宿行業的細分業態,行業的進入門檻低,同質化程度較高。監管部門可以考慮主導引入中高端品牌,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既能起到行業規范管理作用,同時又能打破投資人權益保護的困局,通過充分利用外來的中高端品牌,來帶動本地民宿經營者去提升產品及服務理念,促進形成百花齊放、你爭我趕的良性競爭局面,從而進一步形成區域優勢。也可以加強同國內外知名民宿創意機構、運營管理機構、營銷策劃機構的合作,瞄準發展領先城市和地區進行精準招商、品牌招商,重點引進、培育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精品民宿。
二是培優
合理引導民宿走精品化、品質化、高端化路線,重點培育鄉村民宿旅游目的地及鄉村民宿示范點,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滿足高端消費人群對品質旅游、精品旅游的需求。通過企業龍頭帶動居民自營發展,在利用當地閑置資源的基礎上,推動當地民宿、旅游產業抱團發展,形成民宿產業集群,提高市場占有率。
三是造勢
創新宣傳模式,豐富宣傳載體,講好民宿故事,推進民宿形象品牌化國際化。整合優質影響資源,借助民宿領域相關專業營銷或運營機構,引導設立專門的民宿發聲推介機構,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服務等技術手段,在移動互聯網進行重點策劃發力,擴大區域品牌影響力,提升市場知名度。
四是塑魂
民宿的靈魂所在是什么?當然是文化。不爭第一求唯一,因為“唯一”就是特色,就是吸引力。民宿被譽為是最有情懷的旅游投資項目之一,民宿如果不與醇厚的、純粹的、原真的文化相結合,重“宿”不重“民”,就失去了民宿存在的根本。鮮明的文化特色能夠有效提升注塑產品的附加值并豐富消費者體驗。
在發展民宿經濟時既要遵守“國標”,又要塑造“地標”,也就是在地文化,要在全面梳理資源基礎上,深挖文化內涵,并實現“文化呈現”,在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功能設計、視覺設計、外觀設計、色彩設計、業態策劃、服務設計、產業鏈拓展等方面提升文化融入意識,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一流的設計理念和建筑呈現,豐富的人文活動和更精細化的服務可以促進民宿業差異化發展,探索將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融入民宿的細節之處的合適方法,提升民宿的體驗感。
同時,還要積極“引智”,引入有經驗的創意人才,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對各個節點進行差異化的定制服務設定,進一步展示當地的文化和內涵,展示鄉村魅力和特色。
五是聯合
要著力扶持與民宿經濟發展相關聯的休閑農業、林業、漁業、康養、文化、交通、商貿、物流等重點產業和延伸產業,培育一批“民宿+”融合型經濟新業態,開發“民宿+體驗”“民宿+特產”“民宿+展示”“民宿+文創”等,提高非住宿收入在民宿收入中的占比,為精品民宿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民宿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