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墨盒——古人的文房雅器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2-08-29 09:54:11  來源:網絡
核心提示:銅墨盒是盛裝墨汁之器,由于材質明亮,上面刻繪的圖案文字線條明快,優美雋秀,充滿文化氣息而在清末風靡一時,舊時讀書人書桌上大多有此物,是當時文人墨客的常用文化用品。

  相傳,2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進京趕考的秀才,感覺用石硯研墨不方便,而且攜帶起來較為笨重,其妻便突發奇想,用自己梳妝用的空粉盒裝入絲棉,澆上研好的墨水,讓丈夫帶進了考場。這便是中國古代有關銅墨盒由來的一個美麗傳說。


  銅墨盒是盛裝墨汁之器,由于材質明亮,上面刻繪的圖案文字線條明快,優美雋秀,充滿文化氣息而在清末風靡一時,舊時讀書人書桌上大多有此物,是當時文人墨客的常用文化用品。


  由于硯臺上磨出的墨汁被風吹后容易干,用銅墨盒來儲存墨汁則能保濕不易揮發,既可以隨時使用又可方便攜帶以備書寫之需。



  清代沒有現成的瓶裝墨汁供應于市,集書畫藝術與雕刻藝術于一身的刻銅墨盒深受文人喜歡,至清代中晚期盛行并將刻銅藝術推廣向頂峰。


  中國的刻銅藝術在商周時期就已產生,但幾千年來唯有清至民初的刻銅墨盒達到了頂點,它的制作集質地、做工、造型、刻工、詩文、書法、繪畫、印章、篆刻、裝飾花紋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于一體,在銅墨盒上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如今這一傳統的文房用具儼然走入了收藏者的視線,成為了一門新興的收藏種類。由于銅墨盒上所刻多系書畫篆印,又常與歷史事件及人物相關,故具備較高的歷史文化內涵及收藏價值。


  刻銅墨盒雖為“小物件”,但其制作均為手工打磨,材料外殼一般有白銅、黃銅兩種,清代多為黃銅,民國時多為白銅。其內膽和底多為紫銅,這是因為紫銅含鉛量高,性軟、防腐,所浸墨汁不致變質腐臭,內膽放有絲錦用于吸存墨汁。



  盒蓋內嵌端石砧板,作掭筆之用,盒身內壁上刻有一圈薄邊沿與盒蓋相吻合,嚴實合密,這種設計簡單、大方、美觀,置于案上,穩穩當當,玲瓏秀氣。


  刻銅墨盒底部一般銘有作坊或商鋪名稱,如“寶齋”等。刻銅墨盒大小規格不一,大的超過二十厘米,小的兩三厘米,個別的還有疊盒,器型以方、圓為主,也有各種異型如三角、六角、八角、書卷、扇形等,器型越是巧妙,制作難度相對來說就越大。


  刻銅墨盒在雕刻工藝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多以陰文、陽文、雙鉤線刻為主,集做工、造型、刻工、詩文、書畫、印于一器,有著極濃厚的文化內涵。清末民初刻銅墨盒成為文人雅士、達官顯貴把玩摩挲的古玩,得一精美刻銅墨盒被視為一種時尚。


  關于銅墨盒的出現,有人說魯班發明的木工墨斗為墨盒發展的雛形,但銅墨盒究竟出自于何時?從考古發掘資料看,南京明代吳禎墓葬發掘簡報中指出,在該墓室石壁龕出土一件銅墨盒,外加木盒,長10.2厘米,寬9.8厘米,高5厘米,并且盒中還殘存吸過墨汁的干絲棉,可見銅墨盒至遲在明代就已出現。


  《孟子》中有云:“木匠不為拙工而改廢墨”,屈原《離騷》中也提及“修繩而不陂”,然而正式提出墨斗的,是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云:“如繩木所墨斗也”。



  從以上可以說明,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屈原所處的年代,那時雖未出現墨盒,但墨盒的雛形――墨斗即已出現,說明墨盒的起源還是比較悠久的,恐怕只是到真正流行就比較晚了。


  清代震鈞《咫尺偶聞》云:“墨盒盛行,端硯日賤,宋代舊坑,不逾十金,賈人也絕不識,士大夫案頭,墨盒之外,硯臺寥寥。”可見這時銅墨盒已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時髦之物。


  同時為追求古玩的韻味,對銅墨盒的制作開始講究,并著意在銅墨盒蓋及四周,以書畫設計和銅刻技巧,把刻銅作為一門藝術,一時刻銅墨盒的工藝盛行,水平也甚高,如“竹石圖”、“二喬賞花”、“王羲之觀鵝”、“鳴春圖”、“前赤壁賦、”“桃花源記”、“蘭亭序”等,應有盡有,各領風騷,真可謂百花齊放,不勝枚舉。


  到清末民國初年,一些官僚士紳、文人學士之間,興起一股贈送銅墨盒以增強友好之風氣,如清代四朝元老、以理財著稱的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閻敬銘贈送親友的墨盒上鐫刻有閻氏書法,內嵌端石硯板,精致美觀,溫潤如玉,堪稱上乘之作。


  至于刻銅藝術,清末民初已發展到頂峰,如刻銅高手陳寅生和張樾臣的刻銅墨盒,他們二人所刻的山水人物和花鳥蟲魚,無不生動秀麗,獨具匠心,一刀一劃,干凈利落,捉刀功夫如同使筆,行文灑脫、流暢,十分精致,其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


 
標簽: 墨盒 刻銅藝術

本文標題: 墨盒——古人的文房雅器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quote/show-6288.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市| 夏邑县| 安国市| 靖江市| 灯塔市| 喜德县| 延边| 沙坪坝区| 峨眉山市| 昭觉县| 新闻| 蛟河市| 潜江市| 罗城| 伊春市| 尖扎县| 长垣县| 花垣县| 微山县| 五家渠市| 仁布县| 石渠县| 肥西县| 格尔木市| 始兴县| 娄底市| 巴里| 来安县| 平阳县| 诸暨市| 连州市| 丰台区| 伊宁市| 嘉禾县| 潼关县| 黄骅市| 全南县| 南澳县| 常山县| 体育| 桓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