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著文常書知己,有言:『幽室清風故人,與古人為知己』。
竹懷古致,有高格,文人心頭之愛。文人愛竹,白居易云『竹似賢』,因其本固、性直、心空、節貞,故常以竹比君子。今人用竹是為循古,見之則『思善建不拔者,思中立不倚者,思應虛受者,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所以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引文人雅士稱頌,畢竟『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書房藏竹,自然極幽雅,能得山水清氣滌凈俗塵。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也罷,『萬物中瀟灑,修篁獨逸群』也罷,格物致知、觀物自照,最終見賢思齊。把竹之形內化,亦將文之心外化。
東晉名士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有人不解,不過暫住,何苦勞煩?然子猷直指竹道:『何可一日無此君!』后世東坡先生『不可居無竹』正承襲此道。
以竹為友,與竹為鄰,竟能帶來高質量的生命體驗。古人對竹,可謂十分敬重。
風雅之士從不敢小覷竹,正直、堅貞、虛心、清雅,君子品格。觀竹可悟古今,氣清觀宇宙,懷暢敘幽情,每于修竹外,得與古人言。
多想在那曲徑通幽處身居一茅草小舍,與竹相伴,聽她呢喃細語,看她飛揚舞姿,賞她嬌媚的身軀;夜晚竹影風窗,啜著茗香,陶醉在這斑駁的竹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