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壁在園林中的功能作用就非同小可:分割空間格局、遮擋外人窺視、引領游人入勝、營造庭院氛圍、勾勒框景圖畫等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作用。
墻面的裝飾也是園林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可以點綴各種攀援植物,在墻角下制作建筑小品,開啟各式漏窗,設置各式形狀的門框,用各種色調、材質裝飾墻面。
特別是利用山墻裝飾使得園林建筑千姿百態,給游人增添了無窮的視覺魅力。
墻壁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遮擋外人的視線,給大戶人家造成一種優越感和安全感。面對大門的墻壁就是照墻,又稱照壁。
照壁的最大作用不但能遮擋外人窺視而且烘托官宦人家的氣派。最有名的就是北京北海的九龍壁,南京夫子廟河邊的長長的照壁。蘇州拙政園忠王府對面是蘇州最大的照壁,其他園林如曲園、網師園、鶴園、藝圃大門外對面也都有照壁。據說耦園面對大門的河邊本來也有照墻,只是被歷史巨手所抹去。
一般照壁兩頭過去連向大門兩旁的八字墻,只給街巷兩頭留下一個形似方形的巷門,讓居民可以進出通過小巷。
而照壁以內的空間形成一個類似廣場一樣的庭院,用來給貴客停車馬。無關人員雖然可以走過,但不得在巷門之內停留,更不可往大門內張望。
照墻的存在已經成為歷史,但從中依然能透出官宦人家的高傲和專橫。
體現在園林內部,分割空間是墻壁最主要的功能。
蘇州園林一般都不大,但使用墻壁來分割空間,能造成庭院深深而曲折,使得方寸園林包孕大千世界。
墻壁的合理分割,能使大小庭院錯綜套疊,庭院更顯雅靜又個性化。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園內的枇杷園,就是依靠一堵云墻,讓枇杷園成為園中之園。這條云墻還有一個不同之處是墻頭上沒有瓦片,這就區別于怡園的鎖綠軒那堵云墻。
沒瓦和有瓦的云墻各有韻味,一顯輕盈一顯莊重,就像一是穿休閑裝,一是穿西裝,隨景變化各有千秋。
墻體在園林內的功能還包括制造障景,讓游客在墻與墻之間游蕩,曲徑通幽,經過墻體的引導和渲染,使人走出幽深之后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留園的進口一段走廊,獅子林入口都是如此。本來拙政園在1960年之前的正對園林路的大門進口也是如此。渲染氣氛都是十分的成功。
留園在從中園走入西園的狹窄的走廊白墻邊,豁然開朗別有洞天,來到了猶如郊外的山水之間,有城市山林之感。這些境界都是主人用墻體營造的奧妙氛圍。
墻壁在園林走廊中的不同使用,也能產生特殊的作用。
一般在走廊中間砌堵墻把走廊分割成并行兩條,達到一分為二,合二為一,這就是復廊。進而在復廊的墻上開出各式漏窗,相互可以通透、,形成一種走廊建筑格局。
比較有名的就是滄浪亭中的沿河復廊,通過漏窗使得游客能享受滄浪之水的韻味,這被人稱之為借景。
獅子林中進入立雪堂的那條復廊,還有就是拙政園東西園之間的復廊,怡園東西兩部分花園之間的復廊都是如此。
一般而言,復廊的作用使走廊兩邊的風景既分割又有聯系,互為借用、互相滲透、互為對照。同時也是引導游客的重要導游線路。
墻面的使用往往會留有各式漏窗,有的用磚瓦搭成各式圖案,吉祥紋式、花卉圖案,也有的用堆灰方式做成漏窗,這在獅子林和滄浪亭能看到。
在古建廳堂中墻壁會以山墻的面貌出現,不管是硬山頂還是歇山頂的古建筑,山墻的裝飾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
傳統的做法是在山尖上用堆塑的工藝,做出蝙蝠、雙錢、懸魚、也有松鶴,寓意為長壽等等。
從外表色彩來看,墻體可以是粉白的,可以是黑色的,寺院園林中也會用明黃色的,更有用紫金色的。
從材料上來看也是十分豐富,可以是石灰墻磚墻,也可以是水磨青磚貼面墻,也可以是木壁板墻,還可以是亂石砌的虎皮墻。
墻在古建筑中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的演變,不斷的衍生出新的理念新的式樣。
有些雖然看起來并不引人注目,譬如博風墻、山花墻、虎皮墻、觀音兜、風火墻的嬗變、園林中卷棚頂山墻堆塑等都能反映主人的心態和追求。
我們條分縷析墻壁的功能和裝飾,可以更好的接近歷史真實面貌,進一步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文化崇尚,因而能更好地傳承吳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