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古鎮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游線上的國家一級景點,有320國道與之相連,交通便捷,據傳是三國孫權的故里。
村內以獨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聞名,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山鄉古鎮。村后有龍門山,海拔1067米,峰巒重疊,氣象萬千,為富陽群山之冠。東漢名士嚴子陵曾游龍門,觀山勢異常,贊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古鎮也因此得名。
“龍門”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意蘊深厚的文化概念。龍門90%以上的村民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家族的后裔,據家譜記載,從三國時孫權到民國28年(1939年),孫氏已繁衍到65世。千百年來,經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從一個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鎮。
古鎮建筑以兩座孫氏宗祠為中心,共建有孫氏廳堂40多座,磚砌牌樓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廟。鎮內屋舍房廊相連,長街曲巷連貫相通,鎮外的人進入鎮里,如入迷宮。
在這個鎮上,建有孫氏宗祠、關帝廟、承恩堂、積善堂、義門樓、明哲堂、厚祉堂、子孫廳、硯池、萬安橋、耕讀世家、龍門驛等等。這些宗祠、帝廟、承恩、積善、義門、耕讀、萬安等建筑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的價值,是流淌于孫氏后裔血脈中不變的精髓,也是維系孫氏家族的精神支柱,更是孫氏家族名人輩出的根基所在。
漫步古鎮,與身邊的族人擦身而過,腳下的卵石發出不一樣的光澤,像在告訴你古往今來它承載的腳步次數,前店后坊、前店后居的房屋布局,不足3米的穿行小巷,會讓你體驗到江南人的精明和智慧。
這里有江南地區保存最完整且極為罕見的明清古建筑群。走進古鎮,看不到皖南徽商豪宅的金碧輝煌,也體會不到在拱橋下泛舟的水鄉幽情。到處是卵石鋪成的小路,還有以卵石作墻垣的民宅民居,暴露原木本色的寬闊的廳堂,處處散發著山村的粗獷與清新。
這里的古建筑類型是非常齊全的,不僅有民宅,還有明代的磚砌牌樓,有塔、寺,有祠堂和數十座廳堂……這些功能各異的建筑物在歷經滄桑和戰亂之后,至今保存完好,伴隨著古樟,小橋,溪流與古街,構成了古鎮獨特的風景。
像這樣歷史悠久的廳堂在龍門古鎮有許多,這座是“明哲堂”,也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廳堂,其主人是孫權第四十一代世孫孫潤玉的議事廳,與很多江南私家宅院不同,明哲堂的梁柱幾乎無雕飾,講究的是結實耐用。
在古鎮中心有一座頗大的水池,名曰“硯池夜月”,只見一泓清水倒明晃晃地泛著漣漪,就像是一面大鏡子,倒映著四周粉墻黛瓦的房屋及遠處的大山,山水在此交融,美成了一幅濃墨重彩的水墨畫。
夜色下的這片水池更具“硯池夜月”的詩情畫意,一輪圓月緩緩升起,與粉墻黛瓦的建筑一樣倒影在如明鏡般的水中,這靜謐的畫面真的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池畔,望著眼前的景色,一呆就是許久,讓人遲遲難挪腳步。
龍門古鎮風景絕不亞于任何一個江南古鎮,這里沒有過度開發和商業化,大部分居民都是原住民。濃濃的煙火氣讓這里成為一個“活”的古鎮,可以找家民宿住下,深入體驗龍門古鎮文化,觸摸到歷史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