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初辟,先民以雙眼打量天地,未聞萬物之名,只知萬物之形。形狀、色彩、氣味、觸感......人們以五感認識萬物,了解萬物,幾何圖形便是從具體實物抽象而來的圖形。
其中最為人熟悉的,便是方圓二形。
對方形的青睞或源于空間利用最大化,對圓形的推崇或源于對太陽的樸素崇拜,人們將這種認識轉化到自己的生產生活中,“圓者中規(guī),方者中矩”。
方圓融合,既是為了更完美的藝術效果,更有著深厚的涵義——君子修身處世,當外圓而內方,待人如春,律己如秋。
在以形簡意深為主要特色的明式家具中,方與圓更在能工巧匠手中衍生出了豐富的變化,甚至貢獻出了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巔峰之作。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明式家具,一探方與圓的奧秘。
明 鐵梨木天圓地方器座
■方材與圓材
方材與圓材是明式家具的基礎構件,其往往以不同的榫卯交接搭配,構成穩(wěn)定結構,以組成不同造型風格的家具。
以方材為主構建的家具,往往棱角分明,端方雅正,如八仙桌、四面平做法等等;而以圓材為主構建的家具,則圓潤溫和,文秀大方,如圓角柜、圓包圓裹腿作等等。
當然,明式家具的家具造法是十分巧妙的,還能在部件層面上將方材圓材融合為一,也就是“外圓里方”。
明 黃花梨木雕螭紋圈椅(局部)
這是因為家具造法多源于建筑,故而圓材的使用在家具中更為普遍,但為了和橫向構件聯(lián)結更好,工匠就將朝內面改作方形。這一做法也正好契合了君子修身之道,使得家具更富文化內涵。
王世襄先生還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嘗試總結了方材圓材在束腰家具和無束腰家具中的使用規(guī)律:有束腰家具四足多用方材,無束腰家具四足多用圓材或外圓里方。
他還將全無束腰的方角柜和圓角柜作了相應的區(qū)分,將方角柜歸入有束腰體系,圓角柜歸入無束腰體系,以及眾多與之相協(xié)調的其他類型家具,分別適應方圓兩種風格。可見在傳統(tǒng)家具體系中,方圓材的應用一直遵循著相應的“文法”。
■方桌與圓桌
在明式家具的總體造型上,方圓也是最基礎的兩種形制,方桌與圓桌,方凳與圓凳,方幾與圓幾......其中方桌與圓桌的對比最具代表性。
(傳)明仇英《清明上河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傳統(tǒng)家具中方桌十分常見,因為方桌是滿足人們吃喝玩樂之需的基礎承具,即便是窮家白戶,往往也有一張柴木方桌。
人們常以尺寸來劃分方桌類型:邊長80cm左右的可供四人圍坐,名四仙桌;邊長一米左右的可供八人圍坐,名八仙桌。
介于二者之間的還有一種“六仙桌”說法,四人嫌寬,八人嫌擠,故而頗多爭議,也有人認為六仙桌是一種長方桌。
圓桌則有著比較明顯的時代差異,我們現(xiàn)在可見的圓桌實物大多都是清中后期作品,現(xiàn)在留存的一些古典園林或名人故居中以圓桌為核心的布置陳設也幾乎都是延續(xù)這一時期傳統(tǒng)。
其實圓桌在明代也是有使用的,只不過明代圓桌多以兩個半圓桌拼合而成,這種半圓桌也被叫做“月牙桌”。
月牙桌常各有四腿,拼合面的兩腿寬度僅為其余腿一半,和另一張月牙桌拼合后正好能使每條腿寬度一致,保持審美上的整體性。
細心的工匠還會在拼合面面沿上作榫卯設計,使之拼合更為緊密,不會出現(xiàn)拼成大圓桌后中心露一條縫隙的尷尬情況。
明 黃花梨半月桌香港黎氏舊藏
選擇“拼桌”而不直接制作圓桌暗示了明代人對使用圓桌多為臨時之需,譬如家中突有大批賓客到訪,才會拼圓桌招待賓客。
這一做法使得家中不必常設一塊區(qū)域置放大圓桌,大大提升了居室的空間利用率,也是明人生活智慧之所在。
當然,圓桌用于宴飲也有更深厚的文化內涵。比起方桌,圓桌“圍坐感”更強,圍坐的人們中間沒有間隔,圓又合“闔家團圓”、“圓滿”之意,寓意極佳,可以說是在家享天倫之樂的必備好物。
■“天圓地方”的圈椅
在造型藝術上,明式家具當時不會止步于方與圓的簡單探索,他們更擅長將這兩種線條氣質截然不同的幾何圖形糅為一體,打造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奇跡”。
明式家具集大成之作——圈椅,正是在方與圓的完美配合下誕生。
圈椅上方椅圈呈圓形,如孕育生命的母胎能將人懷抱其中,椅圈兩端外擺,游走如神龍,曲婉而不失力道,這是圓的魅力。
下方椅座作方形,四四方方,棱角分明,層次井然,各面橫豎材以榫卯交接,均攤受力,姿態(tài)穩(wěn)健,保整器結構不散,這是方的秩序。
此外,圈椅上圓下方的設計還暗含了中國古代樸素的宇宙觀“天圓地方”。
整器結構核心在方形椅座,小木作源于大木作,這一結構也源于中國傳承許久的木構建筑基礎框架,其往往還有同樣的“側腳收分”做法來加強穩(wěn)定性。
也就是說,方椅座代表的正是房屋與空間的概念,也就是“地”。
如《呂氏春秋》所云:“天道圓,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天圓地方不僅僅是人們對天地形狀的認識,還是圣王治理國家需要遵循的法則。
清早期 黃花梨博古雙螭龍紋圈椅
圈椅是天地的縮影,亦是“道”的具象。中國人一直致力于在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找到一種與宇宙、自然、生命等概念契合的微妙聯(lián)系,圈椅便是中國人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
■“外方內圓”的月洞門架子床
除了“天圓地方”和“外圓里方”,明式家具中還有一種巧妙的“外方內圓”,它就是月洞門架子床。
明 黃花梨木月洞門架子床故宮博物院藏
這一設計在以方形結構為基礎的架子床上完成,月洞門實際上是從造園藝術中借鑒而來,至今我們還能在一些古典園林中看到一些月洞門,它使園林風光半藏還露,更具風情。
比起圈椅的方圓兼濟,月洞門架子床中的“方”仍然是為基礎結構而設,而“圓”更多地負責完成審美上的藝術性。故而在欣賞月洞門架子床時,我們的眼光更可能集中于月洞門上。
當然,半遮半掩的月洞門也迎合了人們對床私密性的要求,它的實用性不可小覷。
月洞門架子床的內涵也更多地體現(xiàn)在從“月”延伸出去的意象與寓意上,圓月昭昭掛高空,往往使人想到“團圓”、“永恒”等詞語,而中國人孜孜以求的,正包括感情的圓滿與生命的永恒。
圓規(guī)方矩,寫盡無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