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陽區(qū)的龍門古鎮(zhèn)是孫權的故里,早年按照太極八卦陣法而建,地形復雜、巷道縱橫,陌生人進入猶如進入大迷宮;而龍門人在古鎮(zhèn)里卻可以自如的穿走在各個門廊巷道之間。所以這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下雨天串門,跑遍全村不濕鞋。”
從古鎮(zhèn)的俯視圖可以看出,整個古鎮(zhèn)由眾多以廳堂為中心的居住院落組合而成,簡稱“廳屋組合院落”,形式分為“井”字型和“回”字型兩種,井字型的房屋一般里面會有兩個天井,而回字型一般只有一個天井。
很多人到了龍門,或者在網(wǎng)上看了龍門古鎮(zhèn)的照片,看到了“粉墻黛瓦馬頭墻”,一個詞語就脫口而出:徽派建筑。然而這個判斷是錯誤的。事實上,我們在浙江看到的很多民居,都是實實在在、地地道道的“浙派”民居。
在吳良鏞先生推薦并作序,古建筑文化專家王仲奮先生編寫的《浙江東陽民居》一書中,他經(jīng)過研究并考證“東陽民居早于安徽民居成熟,并由徽商雇東陽人建造而帶入安徽”,包括徽派建筑的“三大雕”(磚雕、石雕和木雕)也都是從東陽帶過去的,他的這些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
龍門古鎮(zhèn)的建筑屬于浙派建筑。浙派建筑的特點是外觀恢宏簡樸,造型莊重,粉墻黛瓦,以實用為主,而徽派建筑恢宏、大氣、壯美,以精雕細琢為主,徽派建筑正是因為受到浙派建筑的影響,因此會產(chǎn)生混淆。
龍門古鎮(zhèn)的民居得到了高度的保護,維護與翻修也力求修舊如舊,建新如舊,很好地保留杭派民居的空間分布與風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