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高澗深,重巒疊嶂。

山林梯田環(huán)繞間,農耕勞作生活里,
這里是溫州泰順竹里畬族鄉(xiāng),
也是牽絆著陳氏三兄妹的故鄉(xiāng)。

她叫陳靜,80后,
“去竹林里挖筍、去田里摘野花...”
每每回憶起童年的美好時光,
陳靜臉上總會浮現(xiàn)淺淺的笑容。

可是長大以后,
一家人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
只有過年才會回老家一趟。
那棟充滿兒時回憶的老房子,
因為無人照料,變得日漸凋敝。

兩年前,年夜飯的飯桌上,
“咱們把老房子翻修一下可好?”
不知誰無意說的一句話,
像石子投入湖面,
在三兄妹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三人在外工作有年頭了,
有了一些積蓄,
最后決定要蓋那就把房子蓋得大一點,
以后當做鄉(xiāng)下的養(yǎng)老度假院子也不錯。

哥哥力氣大,他就負責搬運各種建材,
姐妹倆心思細膩,就負責家居軟裝,
終于5個月后,
“竹里云溪”以它獨特的方式出現(xiàn)在這里。

遠遠望去,
竹籬笆圍成精致庭院,
白色小樓在翠竹掩映下,
更顯得可愛動人。

走到近處,
才發(fā)現(xiàn)門口有條漂亮的溪流,
踩著輕快地步伐跨過小溪,
好像抬頭就能看到記憶中外婆的家。

除了小院外流淌的小溪,
環(huán)繞竹里云溪四周,
三兄妹還自建了一處溪塘。

推開一水兒的落地窗,
也可席地而坐靜靜發(fā)呆,
也可以光腳丫伸進溪水里,
重溫兒時踢踏水花的童趣。

進入一樓大廳,
左側有一面美式的書墻,
配上柔軟的皮質沙發(fā)和藤椅,
一個人一本書一段溫暖的時光。

右側是一席日式的榻榻米,
大面積的落地窗讓藍天白云盡收眼底。


落地窗前的木頭茶臺與草編蒲團相映成趣,
品茗論茶,或者彈一曲古箏,
頗有幾分仙風意趣。

陳家三兄妹都很迷戀老物件,
家里的茶臺、老磨石,
還有極具特色的梳妝臺,
都是他們在村里精心搜集來的。

最有意思的是一樓洗手間的門,
還是哥哥從未婚妻家里拆下來的。
未婚妻為此還嗔怪:
“我人還沒嫁給你,我家的門先陪嫁給你了......”


樓上3層是竹里云溪的8個房間,
分為“聽溪”、“觀云”、“見山”,
每個房間風格不同,
對應著落地窗外不同的景致。


或面朝稻田,
或沿著潺潺小溪,
或者遠山盡收眼底。
但相同的是,
每當清晨第一縷陽光
透過落地窗懶洋洋地灑在身上,
舒服地讓人不想起來。
陳靜說:“主人一定要在,
客人來才會有回家的感覺。”
因此,
在這里經常看到他們一家人的身影。
陳家媽媽還會系著圍裙張羅飯菜,
食材都是山里的野味,
最簡單,卻也最幸福。
你也可以親自去后山菜園挖些土豆,
或者摘獼猴桃,
然后拿到灶臺廚房稍加烹制,
又是一道美味。

從室內出來,
沿著木棧道往后走,
便是無垠稻田,
三兄妹特地做了一個稻田花園。
夏天,眼前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
累了就斜靠在椅子上望望稻海,
沒什么比這景色更養(yǎng)眼了~
秋收時節(jié),
稻田變成金黃色,
沐浴在陽光下,迎著和煦的風,
就算呆一整天也不厭煩。




晚上在花園里,
仰望星空,看繁星點點,
腳步和呼吸都不由地放輕,
怕打擾這靜謐的時光。

晚餐也不必去餐廳,
餐桌搬到稻田里,
聞著稻香,亮起燭光,
吃到嘴邊的飯菜也格外香。
曾經夢想仗劍闖天涯,
如今兄妹三人卻一心回歸。
陳靜甚至辭掉工作,
只為陪天南地北的客人,
分享一刻家鄉(xiāng)的美好。
生活從來不是一成不變,
那些溫柔的時光都是自己給予自己的。
知道停止,舍得放下,
才能回歸原本。
(文/民宿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