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作為國民休閑重要方式之一,其產品邊界和視域越來越模糊,從泛旅游到大休閑已不可逆轉。與大休閑相適應,場景已成為風景之外的旅游重要核心吸引物,這是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休閑市場消費訴求、旅游生活化體驗屬性、網絡科技發展條件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場景體驗源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
從時代發展看,體驗經濟已經逐漸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的一種主導型經濟形態,體驗經濟不僅僅是服務經濟的延伸,其產品體驗可以覆蓋產品服務全過程,而產品體驗的落腳點就是場景。
旅游是一種天然的體驗經濟,其體驗價值在于本身的特質化屬性以及個性化、定制化、專享化體驗特點,當旅游由觀光過渡到休閑度假時代,消費者不再僅僅是游覽風景、享受服務,更需要一種有價值、有回味、有市場誘惑力和粘性的產品,并在旅游中留下難以忘懷的愉悅記憶,基于此,場景就成為旅游體驗的標配。
《“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順應大眾旅游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創新旅游消費場景,積極培育旅游消費新模式”。消費層面,場景不僅僅是一種產品或服務,還是一種感覺,一種情緒上、體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高品質體驗。場景體驗讓旅游者舒服,得到高質量的沉浸感受甚至怡情養性。產業層面,在觀光之外是由高質量的場景體驗性休閑度假會拉動高質量、多層次、全方位的體驗性消費業態。
由此看來,場景體驗是旅游高質量發展方向,也是解決現階段旅游發展不平衡、不均衡的路徑,更是應對體驗經濟發展階段休閑度假需求而提出的重要措施,合其勢,合其時,合其市。
場景體驗源于新生市場主體對場景的情有獨鐘
對場景體驗需求最熱衷的莫過于Z世代,Z世代是當下休閑旅游消費的生力軍,也是主導未來旅游發展方向的關鍵客群,需求層面尤其對場景化產品趨之若鶩,無論是真實的生活場景,還是虛擬的夢幻場景。這與旅游新、奇、特屬性是一致的,與Z世代人生觀、生活觀和消費觀也是一致的。
沉浸式游樂是當下Z世代所追逐的體驗產品,Z世代穿梭于虛實之間,這為虛擬場景、情境體驗以及沉浸式游樂打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科技打破了Z世代的生活壁壘,使他們可以在虛擬、元宇宙與現實生活之間任意切換,并在不同社交平臺上打造自己不同的人設,既享受平行時空帶來的快感體驗,在虛擬世界求安慰,游戲人生;也在乎真切的、現實的感官體驗。
場景體驗源于旅游產品本身的全要素生活化屬性
由于旅游就是一種生活體驗方式,因此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皆可場景化。如:袁家村和淄博燒烤的“吃”的場景、莫干山“住”的場景、獨庫公路的“行”的場景、滿洲里“購”的場景,以及不夜城、主題公園、主題演藝的“娛樂”場景。
淄博燒烤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為了一口吃的,而是為了圖熱鬧,旅游者從千里之遙趕過去是為了感受一種“好客山東”的氛圍和場景,更像是一次盛大的赴約,一次釋放心情的狂歡儀式。星級賓館與民宿的最大區別就在于有否特質化場景體驗,如果沒有特質化體驗,民宿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就觀光來說,游覽也已經場景化。如:五岳獨尊的泰山,可謂中華文化與自然風景疊加之洋洋大觀者也,除了祈福,就是觀光。但在黃金周期間,與其說是去看風景,倒不如說是去湊熱鬧、拼場景,南天門下十八盤烏泱泱的人流實乃蔚為壯觀之大場景,已經淹沒此時泰山的任何一張風景圖片。
場景體驗源于短視頻的交互性、輻射面與傳播力
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大多數人在獲取日常信息時習慣追求“短、平、快”的消費方式,抖音、短視頻社交軟件作為一個面向全年齡的短視頻社區平臺,豐富的傳播渠道和方式能夠使信息傳播的力度更大、范圍更廣、交互性更強,而短視頻聚焦的恰恰就是場景,當下的網紅打卡點無一不是場景制勝,無論的商業動機,還是好奇、炫耀心理作祟,各類場景就像一股時代的潮流奔涌而來,路上刷、吃飯刷、睡覺也刷,到處都是刷刷刷……在平臺上分享、觀看、評論、點贊,先是在熟人間傳播,隨后促成裂變式傳播。現代科技為場景傳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