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農場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開發的,具有引導城市家庭體驗鄉村氛圍和田園生活的功能。
近期親子農場之所以很有“熱度”,核心是親子教育的需求。
尤其是在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在中產階級越來越重視孩子課外/戶外教育的情況下,這種以農場為載體的親子農業迎來了大的發展機遇。
不同的親子農場有不同的主題,但歸根結底都是把農業和人之間的互動性、親密性和情感聯系挖掘出來...
1、租賃模式
親子農業伴隨著休閑農業而產生,在經歷了萌芽、觀光采摘、操作體驗度假三個階段之后。
目前休閑農業將逐步進入發展的最高階段——租賃階段。
通過這種租賃模式,城市兒童可以和父母一起體驗農業生產、經營以及收獲的過程,享受農耕生活的樂趣。
能夠擁有或租賃一小塊自由的土地,已成為繼汽車、住房之后一種新的財富象征。
2、森林幼兒園模式
在德國,盛行面對3-6歲的幼兒園小孩完全戶外的“自然教育法”,被稱為“森林幼兒園”。
在這類幼兒園的日常課程中,傳統的教室被蔥郁的黑森林取代,孩子們整日在戶外活動,觀察動植物、燃篝火、爬樹、做游戲、畫畫,想休憩的時候,孩子們就躺到由樹樁和樹枝做成的巨大“沙發”里。
日本的很多幼兒園也是建設在大自然當中,讓兒童與自然能有親密接觸,吸引了眾多兒童。
3、融合發展模式
現代農業與教育、旅游、生態等融合發展模式。
意大利農業旅游是旅游業中一支新興的生力軍,稱作“綠色假期”,“崇尚綠色、注重提高生活質量”。
同時,意大利的農業旅游已與現代化的農業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新型生態環境及其他社會文化現象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綜合性項目,使得整個農村成為一個“寓教于農”的“生態教育農業園”。
4、鄉村休閑娛樂模式
通過鄉土化的休閑體驗和趣味性的鄉村娛樂活動,為消費者提供簡單、有趣的鄉村生活體驗。
在環境營造上,追求原汁原味,注重對自然、人文景觀的保護,盡一切可能將旅游對自然景觀的影響降至最低。
在交通工具上,以步行為主,拖拉機、觀光馬車、小火車、自行車等作為主要交通工具。
在產品設計上,以簡單化、原生態和趣味性為主。
5、農業創意節慶模式
在美國農業節慶中,有南瓜節、草莓節、櫻桃節等創意節慶活動。
在美國很多地區都有草莓節,北卡羅來納州草莓節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包括草莓采摘品嘗、副產品加工制作、草莓小姐選舉等。
除了草莓節還可效仿以其他農產品為主題不斷衍生的農業節慶,將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