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最具生命力的熱土,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是耕讀文明的軟實力。
順應文旅消費發展趨勢,通過創意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以鄉村文化創意提升生態、鎖住文化、留住鄉愁正在成為當下促進文旅融合、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鄉創IP”活化
讓鄉村成為網紅打卡點
鄉創IP落地關鍵點:一場關于村落內容的發現之旅。一個村落,一個鎮縣,存在了數百上千年,我們要做的不是重新賦予,而是靜靜傾聽,慢慢體味。
首先我們應當明確,鄉村IP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吉祥物,或者是具有代表性、可識別性的一種標志。
鄉村IP是基于自身的生態資源、特色產業、獨特的歷史文化、村落風貌等各類資源要素提煉出來的、具有本村特色的文化符號。
是后續能夠融入到鄉村基礎設施、活動、產品、生活、環境當中,并在持續運營變現當中傳承和創新鄉村的文化血脈,優化和重塑鄉村的產業體系,推動鄉村品牌價值提升。
如何結合自身資源自造IP是鄉創難點,聚焦鄉創自造IP可以借鑒淮安貓島的經驗。一群貓挑起的小鎮旅游業,從自造IP到復刻一個IP世界,再把IP的流量號召力滲透到了鄉村旅游的方方面面。
坐落在江蘇淮安小島上的肥貓島是真正意義上的貓島。島上不通公路,也沒有人居住,唯一的主人就是這群貓咪。
居高臨下俯瞰肥貓島,島行內部是一只大號貓咪。島上除了貓主子們,還有一個著名打卡點——巨型綠貓雕塑。巨型綠貓就位于“肥貓島”上,是島上最引人注目的景點。穿過彩虹瓶,進入到綠巨貓的肚子,這里面別有洞天,從全世界搜集來的貓貓主題藝術品都在這里進行展示。
貓神西通東商店,文創產品進一步放大IP價值,不僅出售上百種喵星人小物件,就連店鋪都是喵星人的造型,門口還有貓天使守護著,充滿童趣。
店里除了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的貓雕塑,還有甜蜜帽子、貓秋千、十二星座天使貓窩、貓月光、觀景臺、許愿池……無論你走到哪兒,都會邂逅不同的喵星人,在這里玩一整天都不會膩。
作為全國首個貓公益主題島,這種通過IP賦能旅游的方式,實現了區域旅游的爆紅,通過文創深化IP的運營方式,賦能肥貓到旅游長紅。
鄉創IP做品牌
實現農產品消費幫扶
廣闊的市場伴隨的是激烈的競爭,國際IP入華激活了中國的樂園市場,但也面臨著本土化的考驗。農產品作為鄉村的特色資源,也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核心標志。
許多地方上的農產品品牌數量持續增加的同時,但是真正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卻屈指可數。
許多地方的農產品有搶注品牌等現象,產品設計特點也不明顯,往往在品質、加工、名稱、外包裝設計上雷同。導致宣傳乏力、惡性競爭,沒有形成合力和品牌效應,發展難度很大。
在鄉創IP品牌實現消費幫扶上,我們不妨借鑒日本的案例汲取經驗。眾所周知,日本由于地理和自然環境因素,農業發展可以說是先天不足。
日本“一縣一品、一村一品”的發展策略持續了幾十年,現已形成幾大農業區,各個農業區都有標志性的農產品。愛媛橙、岡山晴王葡萄、櫪木草莓、青森蘋果等特色農產品陸續爆紅,成功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農文旅案例。
被譽為“柑橘王國”的日本愛媛縣,是日本農文旅標桿品牌之一。愛媛縣物產資源豐富,不少都具備潛力,而愛媛縣最終選擇兼具普世性和地方代表性的“愛媛柑橘”為主打IP,以打造區域品牌和提升目的地吸引力,最終大獲成功。
愛媛縣十分重視研發與品牌的投入,為此專門設立了柑橘研究院,研發愛媛特色品種,并注冊商標品牌,獲得知識產權的保護。
以柑橘為元素,打造愛媛縣吉祥物。愛媛吉祥物MICAN家族的設計,融合了橘子與可愛的小狗等元素,在日本大受歡迎,曾在吉祥物大賞中榮獲第三名;而MICAN的發音,也和日語中的“柑橘”一詞相似。
愛媛縣的蜜柑吉祥物會與知名IP聯動營銷,如與熊本熊的蜜柑交流會;同時,他們頻繁參加節慶與活動,挑戰各種事物,比如:跳遠、書法、消防等。
愛媛吉祥物還多元化地運用到:食品包裝、文具、日用品、日歷、折紙、壁紙、插畫、玩具等方面。衍生產品的開發,極大地豐富了愛媛縣的柑橘產業鏈。
柑橘食品種類繁多,像柑橘蜜、柑橘吸吸果凍、柑橘果醬、蜜柑啤酒、橘子咖啡……除了吃喝玩,愛媛的衍生品還涉及到文具、洗護品、調味品等,例如:橘子浴鹽、橘子肥皂、橘子精油。柑橘元素,依托資源優勢,融合文化特色,成功塑造了一個新的IP。
日本通過小小的橘子,以極低的成本將愛媛大名營銷到全球,又通過愛媛旅游,促進了愛媛柑橘的消費。
旅游本身是一件相對低頻的事情,而吃點水果則十分日常,通過區域農產品的連接,重現旅游時的美好記憶,隨時可回味的體驗將持續性的刺激消費者復購甚至復游。
鄉土文化IP符號
煥新引動多元業態升級
在當前趨勢下發展鄉村旅游,好的體驗感尤為重要。游客的需求在不斷提升,未來的鄉村旅游發展,需要更多優秀的鄉村主題IP策劃研發。
活化的、動態的、能持續變現的鄉村主題IP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鄉村主題IP。
中國臺灣的桃米村,是一個傳統的山區農村。經濟發展落后,交通閉塞,是埔里鎮發展最落后的村莊。在經歷一場摧毀家園的地震后,在廢墟中重建重生。從一個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小鄉村轉型成為鄉土生態建設典范。
聚焦青蛙主題,塑造特色IP,是引領桃米生態村發展的關鍵突破口。在確定了發展方向和目標后,社區營造團隊經過認真分析,發現青蛙是這里最具代表性、也是在臺灣具有唯一性的資源,于是便選擇了青蛙作為村莊的主題。
構筑獨有的社區識別碼——青蛙共和國。設計文化符號為了盡顯“青蛙”這一地域生態資源的潛力,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桃米村的村民將青蛙設計出各種課外的卡通形變,遍布鄉村醒目位置。
藝術家創作的“祈福蛙”形象,將本地最大的生態特色——青蛙賦予了為災難祈福的精神職能。游客在河濱蝴蝶步道上偶遇“祈福蛙”,不斷強化著對本地自然特色和震后重建精神的印象。
從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臺灣桃米村在IP文創賦能的幫助下重新梳理鄉村資源,以生態為切入點,聯動村民發展產業,打造鄉村專屬“青蛙”IP,延伸了產業鏈,構建了生態社區,最終實現了鄉村振興。
如何打造去同質化
新奇有趣的鄉創IP
通過鄉村文化創意,激活沉睡的鄉土,讓游客感受到藝術味、土地味、生活味,產品+文化+創意的鄉村旅游品牌,具有更高附加值,刺激了消費需求,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從上文的案例中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希望能給予大家一些啟示。
1.資源梳理謀劃發展
資源摸排想要振興鄉村,首先要摸清家底、了解和梳理鄉村有哪些人和物的資源,然后進行整合和價值排序,找到最具差異化和競爭力的資源,放大優勢資源并圍繞其展開。
借助外力積極尋找專業機構進行策劃規劃,站在全域發展的高度,基于本村實際情況,編制具有系統性、落地性和可操作性的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理清發展時序、有的放矢地開展項目。
2.打造IP形成特色
鄉村IP定位一是要根據不同的群體來確定,需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喜好來定位項目IP形象。
二是可根據主導產業或項目主題來確定,從而加強品牌滲透能力,衍生更多主題性產品,擴大村子品牌效應。從而避免同質化,更容易在同類型的村子中脫穎而出,占領市場。
鄉村IP打造IP一定是特色的、差異化的,總的來說就是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可以從村子的資源特性、形象認知、歷史文化、主導產業、傳統建筑等方面進行IP元素提煉,把抽象內容具象化。
或邀請專業團隊設計吸引人的IP形象,具體表現方式可以是動物、人物或其他,讓IP變得更加擬人化、生動化。
鄉村IP應用IP形象確立后,將其融合運用到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展示統一的IP印象,并做到深入人心,讓別人一看到此類場景或產品就能想到是我們村子。
硬件上可以將IP形象標志覆蓋到大門、路燈、標識、以及景觀小品等基礎設施中,融入到房屋以及功能性建筑的設計建造中,在視覺和感覺層面營造出主題鮮明、風格統一的IP主題氛圍。
軟件上可以將IP文化內涵及元素融合到IP文創產品、產品包裝、節慶活動、體驗產品等各種業態和活動中,進行軟性植入。
綜上,在打造鄉村振興項目時,因地制宜摸排鄉村在地資源,梳理排序、理清發展方向,根據主導產業或主題確定IP,提取相關元素將其通過硬性和軟性層面應用到鄉村運營中,在持續運營變現當中優化和重塑鄉村的產業體系。
更具品質、更賦創新的鄉村IP帶給當地帶來的不僅只有“流量”,希望每一個鄉村都可以找尋屬于自己的魂,都能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超級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