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諟Y明
《紐約時報》評選了全球值得一去的45個地方,莫干山排名第18位。CNN將這里稱為:除了長城之外,15個你必須要去的中國特色地方之一。
莫干山歷史悠久,景色宜人,是江南名山,但江浙人杰地靈之地,有竹、云、泉的山,并非莫干山一處。近年來,莫干山在旅游休閑市場的聲名,既有自然天成的美景,又有各方助力。
莫干山以山勝,以仙名,以人傳。民國時期,政壇人物活躍于此,各領風騷;千百年后,洋家樂、民宿遍布山間,可以說是“一座莫干山,半部民國史”。
莫干山近年以“裸心谷|鄉”等“民宿”開發而蜚聲中外,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費人群為主體的度假目的地,也成為了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
莫干山的開發理念值得借鑒,但若不管長三角市場的消費特征而照搬“裸心谷|鄉”,結果很可能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投資方只能“裸身”而退了。
01、關于鄉村改造
鄉村改造不是近十年或者近二十年的事情,百年前,已經有人呼吁實踐。
上世紀初葉,民國興起一股“鄉村改造運動”熱潮,一部分改良派知識分子,如晏陽初、梁漱溟、黃培炎等,深刻認識到農村問題在中國問題中的關鍵地位,把改造農村作為中國現代化的核心任務,發動了一場以改造傳統鄉村社會為直接目的并影響深遠的實踐性社會運動。
新中國成立以后,這場改造沒有在大陸繼續。但這場運動并未消失,而是延續到了臺灣,自上世紀70年代在臺灣鄉村改造與鄉創工作一直沒有停止。一個個鄉村文化項目成為經典,提供了許多成功的改造案例。
莫干山也有這樣的人物和實踐時期。黃郛歷任民國政府外交署長、上海市長。1931年黃郛攜家人退隱莫干山,發起了“莫干山農村改造實驗”,即使在1936年黃郛病逝后,其妻子沈亦云率眾還將改造實驗堅持到1949年。
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過去和現在,莫干山成為了一塊鄉村改造的試驗田。
|守著青山綠水,無法突破鄉村困局
十幾年前,和許多資源優秀的鄉村一樣,莫干山散落的鄉村依然守著青山綠水不知何去何從。這里有莫干山風景名勝區,但景區屬于浙江省,本地享受不到任何門票收益;該地又作為湖州水源保護地,所有產生污染的畜牧業、加工業都被清退。
整個鄉村,幾乎沒有更多除了小農耕作之外的更多收入來源;小農戶經營一年,勞動力投入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小農經濟已衰落,年輕人留在村里,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他們寧愿離開土地去城市,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社區被廢棄,沒有業態發展。
這里和現狀中大多數鄉村一樣,生產力有限,除了種地,還有漫山遍野的竹林和茶園,在當時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有限。
|鄉村改造的中間力量——外來的懷著鄉村再造夢想的知識分子和民間組織
過去十年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十年,政府牽頭,各類規劃,各個名目的資金補助,農村建設風風火火地開展著。放眼望去,有效果,卻也許不是你心里理想的鄉村模樣。
莫干山來了一些人,這些人懷著鄉村再造夢想,有設計師,有畫家,有文人,有各類組織以及經營者。至此,莫干山鄉村改造的大幕徐徐拉開。
這些具有開闊眼界,滿懷情懷的中間力量,區別于任何政府組織的規劃及建設,帶來了先進的鄉創理念,清新的文藝氣息以及建設資金。他們散落在莫干山,尋找他們認為可以保護和創造的鄉村景觀,延續莫干山千年文化,同時注入新的生機和元素。
如朱勝萱,尋找到了--庾村被廢棄至今的蠶種場,那正是黃郛做農村改造的生產基地。利用庾村這11間蠶種場房舍,來做文化市集,其舊的建筑和格局都完整保存下來,加以修補和美化。
|既洋氣又接地氣的莫干山鄉村改造
中堅力量們反復設計,不斷推敲,一個個模型,一張張圖紙,其中國內外設計界大咖云集,單單為一個美麗鄉村項目,很難見到他們的身影。但他們為莫干山而來。
莫干山的洋氣在于,洋人來了,洋家樂來了,洋設備來了,漂洋過海的鄉創理念來了,景觀透露著各種風格,不再局限于鄉村的古樸,建筑改造成清新不浮夸但處處有細節,甚至開啟了村民們聞所未聞的文化集市。
莫干山的接地氣在于,竹子、茶園、桃樹、梨樹、楊梅樹等等統統保留,良田還是良田,山林還是山林,那些建筑和景觀如長出來般,既生態又和諧,被改造的景觀盡量用上了本土材料。竹子成為造景的一大主角,當地的石材也成為房屋裝飾的一大主題,具有莫干山特色的石材擋土墻就是一大標志。
被保護,被設計,被精心搭配的景觀和建筑,是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村民接受,游客喜歡,政府支持,設計師實現夢想,多贏且可持續發展。
|關于官方的鄉村改造,不得不說的德清縣政府
在中堅力量進行改造的同時,政府開始重視這樣的變化。
普通的鄉村建設改造無法配套中間力量建設的項目,公共改造部分充分吸收了這些項目的原始,不浮夸,不盲目,借鑒和融合。
以外立面改造和車站改造為例,這兩項政府主導的工程,不輸莫干山其他任何項目,保留了原有建筑,恢復民國風格,統一,整潔,比許多電影里的民國街道背景更勝一籌。
在裸心谷,安緹縵等度假酒店設計了石材堆砌的擋土墻以后,莫干山主路及街道邊側的擋墻迅速跟進。
再如,莫干山漫山遍野的竹子,當地人以習以為常,當一些項目中點綴了竹子效果十分好以后,許多街邊及房前屋后,也出現了一叢的竹子。
一個開放,學習,包容各種文化,并愿意對美好改變支持到底的政府,是值得尊敬的。
|莫干山鄉村改造與旅游休閑度假的無縫對接
鄉村改造一方面為農民改造了生存空間,另一方面為游客提供了度假場所。2015年,德清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61.5萬人次,比前一年增長了21.5%。而莫干山上山的道路,一到節假日,長長的堵車隊伍一直到山下。
短短幾年,莫干山成為中國旅游熱中之熱,而每一個望著山的人,都覺得這個山不過如此,不夠高,植被不夠豐富,還不如我家鄉的山水,但當他們走入其中,看著一個個看似隨意,又處處匠心的項目,之前的想法早已自我推翻。
事實上,莫干山并無特別打造的景區和景點,一路風景,一路小品,一路民宿及精品酒店,這些構成了莫干山絕對的旅游吸引力。
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愿意去的地方,不再只是熱鬧和震撼的場景打造。有時候寧靜也是一種力量,去莫干山可以看到的,感受到的,是每個周末都還想再去的沖動。
不是每座山都能成為莫干山,因為傾注的心血,不是一本規劃可以概括。
|鄉村改造,給村民一條回鄉之路
關于農民,如前面所說,小農經濟衰落,年輕人都走上了外出謀求發展的道路,留下來看不到希望,走出去也不是輕易可以融合進其他城市和社區,他們離開土地去城市,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鄉村居住的也是以老人和孩子為主,許多社區日漸萎縮,甚至被廢棄。
對外出的年輕人來說,打拼不易,對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來說,日子更加孤單。對整個農村發展來說,除了重復和日漸破落,沒有發展和生機。
莫干山的各個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各類就業機會給了年輕人們能做又愿意做的事情,各類餐廳民宿的員工,從店長到服務員基本都來自附近的村落。另一部分空置勞動力,也展開了農業之外的三產經營,各類土特產,各類食材提供,迅速崛起。
當地村民們的樸實和真誠也未因商業元素的增加而變質,這也是政府引導和其他文化項目對村民的友好,達成的良好關系。安居樂業,在莫干山從鄉愁變成了現實。鄉村改造的境界,在莫干山到達了新的高度。
02、莫干山,你為什么這么成功?
有媒體報道,2014年一年,德清民宿共接待游客23.4萬人,實現直接營業收入2.36億元,每張床鋪的年產值達到1.5萬元。德清民宿的精髓在莫干山,莫干山民宿是一個統稱,并非指某一個民宿。以104國道為界,以莫干山風景區為制高點,莫干山鎮、筏頭鄉和武康鎮的上柏、城西、對河口、三橋等區域,統稱為德清的西部,是生態環境保護區,也被稱作環莫干山旅游休閑觀光區。就是在這里,匯集著大量名聲在外的民宿。.
老實說,莫干山的自然資源并不獨特,舉目全國,有很多這樣的山水。莫干山的民宿設計也談不上個性十足,如果你走訪20個分布全國的其它有異質的民宿,你會改變對莫干山民宿建筑設計的看法。
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了莫干山民宿的名氣和人氣?
區位優勢明顯,心靈歸屬地觸手可及
莫干山地處滬、寧、杭金三角的中心,莫干山腳下的德清筏頭鄉,距杭州、湖州55公里,離上海不過210公里,離南京也就250公里,09省道貫穿全境,104國道、宣杭鐵路、杭寧高速公路傍側而過。
上海是現代化大都市,南京和杭州是古城古都,更是目前旅游的熱門城市,在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上,為莫干山人氣的匯集提供了無限可能。
自然資源豐富,是依托又是民宿的構成
《紐約時報》評選了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個地方,莫干山排名第18位。CNN將這里稱為:除了長城之外,15個你必須要去的中國特色地方之一。從外媒的這些報道,可窺一般。
事實上,莫干山本身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莫干山山巒連綿起伏,風景秀麗多姿,景區面積達43平方公里,它雖不及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卻以綠蔭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羅棋布的別墅、四季各異的迷人風光稱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譽。
人文歷史深厚,讓名人、洋人背書
莫干山,因春秋末年,吳王闔閭派干將、莫邪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而得名。它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眾多的歷史名人,為莫干山贏得了巨大的名人效應。
鴉片戰爭后,清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美、英、德、法、俄等外國勢力開始染指,紛紛在山上建別墅、筑教堂,莫干山淪為外國人可自由居住的天堂。
由于傳教士梅生等人將在此所見所聞刊于外文報上,于是,莫干山聲名鵲起,成為與廬山、北戴河、雞公山并列的我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洋文化,從那個年代就已經開始與莫干山“結緣”。
換句話說,莫干山本身就是一個休閑旅游的勝地,各種配套早就齊備,這是莫干山民宿光大的基礎,可謂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建筑遺存眾多,建筑本身就是風景
由于莫干山本身就是傳統的避暑勝地,因此,大量名人留下了難以計數的詩文、石刻以及二百多幢式樣各異、形狀美觀的名人別墅。
這二百多幢別墅形象豐富、無一雷同,分別代表了歐、美、日、俄等十多個國家的建筑風格,使莫干山素有“世界建筑博物館”之美稱。
其中,皇后飯店:毛澤東下榻處,張云逸在此療養,陳毅多次前來探望;武陵村:蔣介石度蜜月、參加會議等多次在此下榻;白云山館:國民黨第一任外交部長黃郛所建,周恩來與蔣介石在此進行國共和談;靜逸別墅:國民黨元老張靜江的別墅;林海別墅:杜月笙、張嘯林的別墅。
這些數目繁多的建筑,本身就是獨具魅力、文化底蘊深厚的住宿依托。
當然,山上的很多別墅不是誰都可以住的,肩負著特殊的接待任務、療養需求,而接待普通游客反而是他們的“副業”,我們談及莫干山民宿也多指山半腰的民居改建而成的那些民宿。
換句話說,別處的自然風景是依托和支撐,而莫干山的自然風景只是住宿的配套設施。
鄉村旅游推動,大城市率先逆勢而動
當多元、混雜的現代文明逐漸消減農耕文明時,身處上海、杭州、南京這些大都市的人率先開始覺醒、懷舊、回歸,他們開始渴望鄉野田園的寧靜和平實,鄉村旅游應運而生,而莫干山正好靜靜的等待在他們附近,離得那么近,且千姿百態、獨具內涵。
很幸運,莫干山沒有朝城市化的模本飛奔,而是呈現一副更具生機的鄉野面貌,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城市化逆襲。
當莫干山的鄉村旅游有效連接了城市需求和鄉土資源時,發揮出了驚人的發酵力。莫干山上曾經被散亂廢棄的農房,現在每棟30年的租金高達100萬元。
衍生而來的配套產業、出租農房和流轉土地等方式,讓村里的沉睡資產變成了現實資本。僅莫干山一帶的60多家洋家樂,帶動的農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轉土地收入等財產性收入超過1.83億元。
在如此形勢下,莫干山民宿越發展越得人心,越具凝聚力,越有影響力,這是莫干山長續發展的經濟基礎。
深挖文化資源,創意賦予新的靈魂
江南村落,山山水水,自然景觀大同小異。要形成“一村一品”、差別競爭,文化包裝不可少。
莫干山麓的燎原村做足了“民國文化”文章,燎原村發軔于民國時的“鄉村改良”運動,民國要人黃郛政治上失意后,在燎原村辦起了奶牛場、蠶種場、跑馬場等,光陰荏苒,這些風雨剝蝕的場站、庫房、學校都成了鄉村旅游的“素材”;廢棄的鐵路枕木、老式自行車配件以及就地取材的竹子,當做文化墻和圍欄,就隔成了一座座茶社、客棧和文化創意空間。
文化就像味精和調色板,豐富和提升了鄉村旅游這頓大餐,從而拉動了莫干山民宿的壯大。
塑造新品類,獨樹一幟,想不記住都難
提及莫干山民宿,不得不提“洋家樂”!2007年,從上海騎車赴莫干山旅游的南非小伙子高天成一眼看中了青山環抱的“三九塢”小村莊。當他聽說這些農房大多閑置時,立刻與朋友們租下了6間大房子,租期15年。從此,他們以環保理念將泥坯房改建為低碳型“三九塢鄉村會所”就成了莫干山“洋家樂”的發源地。
可以說,正是“洋家樂”這張新奇的招牌,為莫干山民宿匯集了數不清的目光。人們先是好奇,不是“農家樂”嗎,怎么出來一個“洋家樂”?繼而開始探尋,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與此同時,各大媒體紛紛跟風報道,為這一新奇事物的出現大書特書,掀起輿論高潮,讓莫干山民宿、“洋家樂”一夜成名天下知。
“洋家樂”的成功造勢,對莫干山民宿來說,功不可沒。
有故事,自然耐人尋味
當你身處莫干山民宿,那些民國名人一個個向你走來,民宿主人更是津津樂道為你評述。
當你身處莫干山民宿,那些老外在莫干山創業的故事一個個為你呈現。
當你身處莫干山民宿,那些詩文、石刻鮮活起來,越過歷史的疊嶂,向你講述滄桑巨變。
高逼格、卻又形式多樣,規模效應凸顯
莫干山民宿一千元起價那是客氣的,動輒三五千元一晚的比比皆是,這么說吧,莫干山民宿正因貴再次聚攏了目光。
“啥房子啥床,這么貴?老子一定要去看看!”
無疑,對于生活一味求新求異的富裕階層,還真不怕你貴,還就怕你不敢貴。你越貴,我越??!
在這個過程中,再次沖擊了大眾的神經,也點燃了媒體的報道欲,莫干山民宿想不火都難。
無疑,對于生活一味求新求異的富裕階層,還真不怕你貴,還就怕你不敢貴。你越貴,我越?。≡谶@個過程中,再次沖擊了大眾的神經,也點燃了媒體的報道欲,莫干山民宿想不火都難。
當然,你若看后感覺不過如此(大多也是自欺欺人,左右衡量的不過是自己的腰包夠不夠鼓),莫干山還有幾百元的民宿,甚至有百十元的,想你所想,急你所急。你大可在三五百元的民宿住一夜,然后在名聲在外的民宿旁邊來個自拍,緊接著上傳朋友圈,末了標注一句話:莫干山民宿,沒啥大不了。
當地政府大力扶持,背靠大樹好乘涼
不獨莫干山,整個浙江省,鄉村旅游都走在全國前列。舉例說明:荻浦村總共687戶村民,七成以上經營農家樂;燎原村去年有270萬城里人入住民宿;富春江畔的蘆茨村,幾乎整個村子開發成了鄉村酒店。跟各地鄉村旅游相比,浙江的“投入產出比”明顯高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