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別以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著稱,因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大菩薩住世成為圣地。
朝圣四大名山,除了燒香磕頭的祈福之外,是否了解更深層次的意義?智悲行愿這四種菩薩的表法之智,對我們人生有何幫助?
五臺山-山西|忻州-
五臺山被譽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斗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合稱“五臺”。五臺山是華北的海拔最高點。
五臺山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農歷四月初四文殊菩薩圣誕日、農歷十月二十二出家日、臘月二十二文殊菩薩成道日。
每年文殊菩薩誕辰信徒們紛紛以香花燈燭茶果,以及各種名貴的香料浸泡文殊菩薩像,以示對文殊菩薩的尊重和敬仰。
“東臺看日出,西臺賞明月,南臺觀山花,北臺望雪景,站在中臺頂,伸手摸星星”。這幾句話生動的描述了五個臺頂的絕妙奇景。
文殊菩薩求什么最靈?
文殊菩薩由于“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著“大智”。智慧文殊菩薩求學業進步,福慧增長最靈驗。
每年4-5月臨近高考,很多家長來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寺廟也會舉行祈福法會,祈求孩子學業進步,智慧如海,金榜題名。
說到五臺山不得不提黃廟。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黃廟亦稱喇嘛廟,屬于藏傳佛教。菩薩頂寺是傳說中的文殊菩薩居住處,為五臺山黃廟之首。五臺山藏傳佛教均屬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信教喇嘛均穿黃衣,戴黃帽,稱黃衣僧。
青廟黃廟共一山,和尚喇嘛同頌經“說的便是五臺山。五臺山所在的山西處于黃土高原,地旱樹稀,視野里整整一個是土黃色的世界,可以稱為金色世界。五臺山也稱金五臺。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普陀山-浙江|舟山-
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位于浙江杭州灣以東蓮花洋,錢塘江口、舟山群島東南部海域,景區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總面積41.95平方公里,其中普陀山本島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92米。普陀山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豐富的海島風光,古人稱之為”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人間第一清靜境“。
普陀山大海懷抱,金沙綿亙,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著名景點如潮音洞、梵音洞、朝陽洞、磐陀石、二龜聽法石、百步沙、千步沙、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南海觀音、大乘庵等。內外交通便捷,旅游環境良好。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觀音香會、朝圣盛典,海內外香游客摩肩接踵、蜂擁而之。”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游勝地。
觀音菩薩由于“悲憫眾生,救苦救難”,因而意味著“大悲”。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愿,當眾生遇到任何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得到菩薩的救護。觀世音菩薩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化現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凡有所求,一心稱念菩薩圣號,菩薩即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令其離苦得樂,稱心如意。
普陀山求什么最靈驗?
位于佛頂山慧濟禪寺主殿堂左邊的“觀音堂”,在觀音象背后有一尊白玉注生娘娘,據說是全國最靈的送子觀音。善財洞也有供奉送子觀音,還有與普陀山隔岸相望的洛迦山,最后一處“大覺禪院”內“送子殿”據說求子也很靈驗。
每年來普陀山求子、還愿的人絡繹不絕,普陀山的香火越來越鼎盛。
說到普陀山不得不提大乘禪院,俗稱“福建廟”。
浙江普陀山是離福建最近的寺廟之一,福建廟最早是由福建香客出資捐建,本來是個很不起眼的小廟,后來香客多了,香油錢用來擴建改造寺廟,后改庵為慧濟寺分支,前后兩重,建筑面積2836.74平方米,庵宇74間,圓通殿供奉觀音菩薩,左右為文殊、普賢菩薩,后為臥佛殿,殿內臥佛為佛祖釋迦牟尼涅盤像。
觀音菩薩的精神引導廣大眾生利樂有情、莊嚴國土、圓滿人生、成就別人,成就自己。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峨眉山 -四川|成都-
峨眉山位于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游、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清代詩人譚鐘岳將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巖.疊翠羅峰.晴云圣積晚鐘。
從晉代開始峨眉山一直為佛教普賢道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史。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普賢菩薩(梵文Samantabhadra),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曾譯為遍吉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征著理德、行德,與象征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圣”。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愿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并進,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稱“大行(heng)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求什么最靈?
普賢菩薩代表實踐、實行、慈悲、智慧,是大乘佛教徒在實踐菩薩道的榜樣,典范,“行愿和理德”的象征。通常又被尊稱為大行(heng)普賢菩薩,十大愿王。“行愿”包括修行與誓愿兩方面,普賢菩薩既有廣大誓愿又能身體力行去實踐,正如事業也是需要修行和誓愿,求事業拜普賢菩薩,保佑您德行天下,心想事成,功德圓滿。
普賢菩薩在“華嚴經普賢行愿品”中說到了菩薩要以大悲水饒益眾生,滿足眾生愿望。
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體現普賢菩薩度眾生的愿力,普賢菩薩無有退轉的心更是不可思議。一時做善事、利益眾生、修行不難,一輩子做善事、利益眾生、修行就難,而普賢菩薩指導我們正是身無疲憊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賢菩薩的度眾特點。
九華山-安徽|池州-
九華山位于中國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的道場。
九華山山勢雄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作為地藏菩薩的道場,始終以地藏菩薩為信仰對象,以新羅僧地藏和尚為地藏菩薩的化身來供養,以地藏和尚的苦修為行道榜樣,以“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為終極目的。這也是九華山佛教最大的特點。
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形成以后,吸引了四方釋子前來游參朝拜和駐錫修道,因此,山上除地藏和尚的舊有靈跡之外,后來又增建了許多寺庵。明、清兩代修建者尤多。截止于民國中期以前,全山佛寺(庵)已達150處左右,其中的9處為叢林,它們是:金地藏塔、化城寺、祗園寺、萬年禪寺、甘露寺、上禪堂、東巖禪寺、樂善寺和慧居寺等。
120平方公里的九華山風景區內,古剎遍地,千百年來僧眾云集,共保存佛像一萬余尊,肉身不腐的僧人真身15尊,使得九華山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九華山的勝景,基本全在天臺,有“不登天臺,等于沒來”的說法。天臺峰海拔1306米,又稱天臺正頂,高度僅次于十王峰、七賢峰,因為其風景、人文絕佳,被尊為九華之首。
地藏菩薩被稱為大孝第一人,連佛陀都夸贊他,在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地藏菩薩本愿經》中就有記載兩個小故事,一是婆羅門女救母,二是光目女救母,都是在講地藏王菩薩因為救母而發下宏大的誓愿。
地藏菩薩求什么最靈?
地藏菩薩不僅大愿,還代表大孝。孝是入大乘的第一個條件,就如凈土法門和所有法門里的凈業三福,孝為第一。凈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拜地藏菩薩祈求父母長輩福壽安康,闔家幸福最靈驗。
關于“地藏”二字,《地藏十輪經》有云:“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此乃從喻立名。
地藏菩薩之德在一個“忍”字。為了使眾生早日得脫地獄之苦,無論多么艱難,都不退失他的愿心,所以說“安忍不動”,如果沒有忍辱力是無法勝任的。
地藏菩薩能忍耐一切,無論什么困難都不改初衷,我們學佛讀經就是要了解地藏菩薩的精神,才能成就我們的功德。
中國四大名山隨印度佛教的傳入,自漢朝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今。得到政府的歷史性保護,確定作為文化文物重點管理單位,并對寺院進行了修葺,現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