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旅游乃社會發展使然。著名文旅專家認為:如果說休閑度假是一種生活質量的訴求,那么康養無疑是生命質量的提高訴求。
由此看來,康養對于旅游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如果說旅行是為了觀光,無所謂景區與否;那么旅游就對應著休閑,旅居對應著度假,而康養應該是度假旅游的一個重要產品,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核心產品,因為康養是物質生活已經滿足條件下,而衍生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深度體驗,乃至享受,與休閑比,已經不是生活質量提高問題,而是生命質量提升問題。
田園休閑養生度假
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將分享經濟的發展推上了快車道!在健康養老領域,包括智慧養老、生態養老、旅游養老、旅居養老、游學養老等多種形式養老服務,將在分享經濟的影響下,積極創新商業模式,以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同時通過創新,讓分享經濟這種新經濟發展方式,真正融入到健康養老產業中,旅游、養老等領域共享企業平臺的發展,將引領行業,形成全新的發展模式!
因而,諸多業內人士逐漸將目光轉向鄉村,將康體養生帶入田園,賦予休閑農業新的功能,開拓休閑農業發展的新途徑,于是,田園養生開始出現在人們視線。
田園養生,是以鄉村田園為生活空間,以農作、農事、農活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達到回歸自然、修身養性、康體療養等為目的一種生活休閑方式。
三大人群有著鄉村康養的需求
養心——中小學生市場:該市場主體需求為求知加游樂。中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認知的初級階段,農業旅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認識農業、了解大自然的途徑。針對這一市場,休閑養生農業應提供科普教育相關旅游產品,寓教于樂。
養生——工薪白領市場:該市場主要為久居城市、不了解農業的人群。休閑養生農業旅途可以提供農業生產、農事體驗、節事參與等旅游產品,使游客了解農業、農村和農民。
養老——“銀發族”市場:該市場群體為老年人,他們渴望安靜安靜的生活、健康簡單的食物、休閑的環境,通過休閑養生農業旅游,他們可以體驗耕作、收獲的快樂。
鄉村旅游資源的六種養生方式
1、景觀資源——以靜養生
鄉村景觀經過悠久的歷史演變,山、水、生物等風光展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質,和諧的景觀通過視覺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靈上受到美的熏陶,產生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進而沉淀浮躁與喧囂,釋放郁悶與壓抑,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起到養生、保健、治療的作用。
2、空氣資源——以氣養生
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具有養生功能。現代科學證明,當負氧離子濃度達到4000個/cm3時,可以滿足人類疾病預防及治療和健康長壽的要求。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可以與其它活動一起,形成特色的養生產品。可將負氧離子與療養保健機構、相關儀器等結合,實現負氧離子對相關疾病的針對性治療。
3、農耕活動——以動養生
“以動養生”是我國古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樸素的養生觀念。三國時的醫學家華陀認為:“動則谷氣易消,血脈流利,病不能生”。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記述:“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原始農耕,可讓人們體驗古老農耕文化,感受對天地的敬畏之情;農場租賃,可利用都市人閑暇時間修身養性;科技農場,讓人們在農業科技的魅力中得到養生鍛煉。
4、人文資源——以和養生
鄉村人文資源包括鄉村文化、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慶等。鄉村人文資源是鄉村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與人及與天、地和諧統一的相處方式,展現了鄉村悠久且和諧的整體面貌,是以和養生的基礎。
鄉村的生活習慣、民俗活動以及對自然的敬畏思想等,都是養生的人文資源,讓游客參與到鄉村豐富多彩的民俗藝術中,或者讓游客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人,讓鄉村的人文活動陶冶游客的身心,實現鄉村養生與傳統文化傳承的雙贏。
5、飲食資源——以食養生
飲食是生命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太平圣惠方》中的很多篇章都有關于飲食對健康和疾病產生影響的論述。鄉村的“以食養生”主要體現在時令養生和有機養生兩方面。時令養生指根據季節,注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不同養生之法,堅持“不時不食”的理念;有機養生則是指由鄉村提供的綠色、無污染食材構建的養生食品。
6、環境資源——以睡養生
良好的環境有助于人的睡眠,而睡眠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系。清代李漁說過“養生之訣,當以睡眠為先”,莎士比亞把睡眠稱為“生命宴席”上的“滋補品”。城市睡眠環境和鄉村睡眠環境有很大差異,鄉村中的各種聲音構成了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人們更容易養成健康的生物鐘,進入深度睡眠,進而實現“以睡養生”的目的。
田園康養的開發類型
1、根據自身特色,確定鄉村開發類型
如果鄉村本身有著名的地理標識性農產品,可以根據農產品開發系列美食康養;有些長壽村用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養、藥養、中醫等健康養生,結合養老民宿,發展中長期的家庭養老機構,適合作田園長壽文化康養開發等等。
2、無特色資源,植入相關特色與功能
對于無明顯特色資源的鄉村,可以進入康養資源,通過旅游的搬運功能進行特色植入。這類型一般僅適合長壽文化型、生態養生型,醫養結合型或養老型的開發。
例如,生態養生型要求有較好的環境基礎,后期要改善和維護鄉村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養生養老產業進駐,發展養生產業,進行生態養生型開發;醫養結合型需導入醫藥產業,形成醫藥種植產業鏈或形成醫藥產業小鎮等。
3、強化健康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
田園康養綜合體必須強化健康養生養老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以健康養生、休閑養老度假等健康產業為核心,進行休閑農業、醫療服務、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多功能開發。
鄉村旅游養生的建設要點
養生項目的建設講究品質和品位,沒有品質非凡的旅游環境、沒有奇趣自然的體驗項目,很難達到“休閑養生”的目的。想要做出品質和品位來,就要在開發過程中注重多種要素的相互融合:
1、將鄉村與田園融合
農業養生,以鄉村為載體,分為田園、村莊和自然三大板塊。在鄉村這一載體中,應以田園為主,以村莊為次,以自然為補充,做到田園的村莊化和村莊的田園化,將村莊和田園融合成一個整體,特別是將住宅建到田園中不宜耕作的地方,將田園變成住宅的庭院。比如在山嶺梯田種植作物,山頂建房造屋,建設村莊。
2、將自然與藝術貫通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就是盡可能保持原貌,盡可能減少人為的改造,體現鄉村的自然性。同時,使田園、村莊和自然環境的設計更符合美學規律,符合養生者的審美需求,使其更具有藝術氣息,更有品質。
3、將養生與生產結合
通過農作、農事和農活等方式,在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這一目標中,實現養生的目的。因此,在養生的過程中,將生產同時進行下去。將生產與養生融合,才是真正的農業養生,達到養生與農業齊發展的目的。
4、將趣味與勞動結合
要做到生活和勞動的結合。采茶作為勞動,講究的是采茶的速度、數量和質量;而作為生活,則是在保持一定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的基礎上,追求對采茶知識的認識、勞動的鍛煉、技能的掌握、樂趣的獲得,這便是一種生活化的勞動。因此勞動的場景中要融入生活的元素,如將田園設計成景觀化的田園,將工具設計成玩具式的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