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的現象。有研究對比美國、日本等地的小鎮發展情況,提出當城市化率超過70%,就會出現逆城市化趨勢。目前,雖然我國已經出現了某些逆城市化的現象,但是還不能稱其為真正的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要求城市人口自然向郊區、小城鎮移動,城鄉差別減小,是應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要以郊區、小城鎮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便捷的交通、持續的經濟發展、優美的自然環境為基礎。根據相關部門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要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這將為我國的逆城市化作出準備。這些小鎮不僅要有自己的產業基礎、良好的基礎設施,還將是人們心中“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的向往之地。
既然特色小(城)鎮的建設以小城鎮為依托,必然要借助當地居民的力量。除了要找準特色產業,如何把握與新農民的關系,相互促進發展,也是特色?。ǔ牵╂偨ㄔO必須要重視的關鍵問題。

近年來,很多80后、90后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些年輕人將自己在外學習到的知識文化、新潮流、新思想帶回城鎮,特色養殖、特色農產品、農村電商、非遺傳承、鄉村民宿……開辟了新農村、新農民的致富之路。
但由于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很多返鄉創業者缺少辦公、加工、倉儲等場所,影響了自身事業的發展。如果設施完善的特色小鎮,能出臺優惠政策,把立志在當地創業的新農民吸納過來,讓特色產業與創業項目對接,既可以幫助這些新農民快速成長,也可以為特色小鎮提供人才支撐。比如,棗莊市山亭區水泉鎮棠棣峪村。2013年,該村的一個青年返鄉在村里開網店,銷售山楂、核桃等農產品。在他帶動下,村里的電商發展到30多家。為了讓電商產業做大,當地建起了農村電商產業園,設置了辦公、倉儲等多個功能區,實現了集中經營。隨后,多家快遞公司在產業園設立了攬件網點,電商經營者實現了在家門口直接發貨。
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逆城市化將伴隨大規模城鎮化的發展而發展。但城鎮化并非大量的農民進入一二線大城市,而是更多農民在本地安家落戶的就地城鎮化。

大量特色小鎮,因環境優美,產業聚集,將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尤其是就地城鎮化的一條有效路徑。如蓬萊市劉家溝鎮借助優勢產業,打造國內知名的葡萄酒特色小鎮,帶動了當地4000戶農民變身葡萄及葡萄酒相關產業的工人。
如果把特色小鎮搞成房地產項目,不注重發展產業,農民找不到就業或創業機會,就不會在此停留,特色小鎮也就不能發揮推動新型城鎮化的作用。因此,特色小鎮“房地產化”,不如多發展吸納新農民創業就業的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