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寬窄巷,小橋流水,黛瓦白墻……古鎮給人留下了清幽淡遠的時代印象。
中國現有的鄉鎮數量接近三萬,其中歷史超過百年的古鎮就有兩百多個,它們分布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或古樸典雅,或大氣粗獷,各有各的風情和韻味。閑步古鎮,微風輕吟,那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在訴說當年的故事。
青木川
腳踏三省,傲立漢中
青木川是一座“一腳踏三省”的漢中小鎮,因此地的青木樹而得名。青木川地處陜、甘、川交界處,交通便利,是陜、甘、川商賈經商的重要落腳點。
青木川隱匿于崇山峻嶺之間,北高南低,一條金溪河蜿蜒而過。古鎮空氣濕潤清新,氣溫常年在15°C左右,山野風光秀美。
南潯
中國江南的封面
“江南古鎮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南潯古鎮坐落于湖州市南潯區,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
南潯古鎮曾是歷史上著名的絲市,鎮上盛產的輯里絲柔潤潔白,品質突出,一度享譽世界。尤其是在明清時期,南潯鎮極度繁榮富麗,可與當時的蘇杭相匹敵。
詩書之鄉,也是南潯古鎮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之一。古鎮面積雖然不大,卻深受吳地文化的浸潤,歷史上人才輩出。
宋、明、清三代,南潯古鎮曾連續走出40多名進士,到了民國,名士、奇人更是層出不窮,例如江南富商張石銘、作家徐遲等,更有很多文人墨客傾慕南潯的獨特風情,醉心于其迷人的書香氣息,舉家搬遷,定居在此。
鎮遠
傳統文化迷宮
鎮遠古鎮位于舞陽河畔,河水以“S”形穿城而過,構成了一幅太極圖的樣式。
鎮遠古鎮關口山峰綿延、山勢險峻,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因此歷史上一直是戰略要地。1256年,蒙古軍進攻南宋,為了抵御蒙古大軍,南宋皇帝下令筑黃平城,賜名鎮遠,以鼓舞士氣。
青龍洞古建筑群是鎮遠古鎮的文化地標。古建筑群包含青龍洞、紫陽書院、中禪院、萬壽宮、祝圣橋和香爐巖六部分,其氣勢雄偉,布局精巧,建造工藝都堪稱一絕。
鳳凰
如夢如歌的山水畫鄉
鳳凰古城,湖南省西南部的邊陲小鎮,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了。
沱江是古城內最長的河流,從西至東穿越整個古城,當地人將沱江看作母親河。沱江江畔是錯落有致的吊腳樓,吊腳樓依山就勢而建,半為陸地,半為水,遠看像是懸于江上。
鳳凰古城內亭臺樓閣無數,如遐昌閣、奪翠樓、許愿亭等,各具特色,繡闥雕甍。城內還有兩百多條石板街道,街道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各色商鋪,繁華熱鬧。
鳳凰古城不僅僅是一座城,更是許多人心里的煙雨邊城,走在沱江邊,像是走進了書里那個“雨落個不止,溪面一片煙”的小鎮里。
西溪
煮海為鹽,天下鹽倉
西溪古鎮始建于西漢,現位于江蘇省東臺市,其依山傍海,自漢代起就成了重要的海鹽產地,也是我國鹽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東臺之根”,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西溪古鎮曾是北宋三位名相任鹽稅官之地,這里有著董永與七仙女的美麗傳說,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眾多的歷史古跡。
古人眼中的古鎮,恰似今人眼前的繁華;今人眼中的古鎮,則是一場古今相遇的夢回,繾綣耳語,古鎮瑰色如昨,歷歷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