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村電商,是建設農村現代濟通體系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優質優價,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隨著我國農村移動網絡覆蓋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廣泛普及,農村電商在國家三農發展方略的指引下實現了迅猛發展。農村網民數量不斷增多,電商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商品交易種類不斷豐富。
而農產品經營逐步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的發展軌跡也顯示著農村電商在量變中實現質的突破。廣袤的農村迎來了一場科技與商業的變革,農村豐富的人力和自然資源重新煥發新動能,農村電商正從多方面重塑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面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縣域電商直播基地建設,發展鄉村土特產網絡銷售。近年來,我國農村電商發展如火如茶,已成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應看到,目前我國農村電商發展還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健全、配送體系滯后、電商人才缺乏等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采取針對性強的舉措,加快補齊農村電商發展短板。
當前,我國農村電商發展并不均衡,東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數字鴻溝客觀存在。截至2023年12月,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6.5%。著眼未來,應著力縮小城鄉差距,不斷豐富各類應用場景,推動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穩步增長,促進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數字經濟實現新突破、數字惠民服務滿足農民新期待。
發展農村電商,不等于把農產品“搬”到網上,更重要的是賦能產業升級,帶動農產品標準化建設,提升產業附加值。一些地方通過完善生產、流通和銷售全流程農產品數字化供應鏈,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因此,必須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搭建起“工業品下鄉”與“農產品出村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同時,還應完善農村電商支撐服務體系,發展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營銷和冷鏈倉儲物流等,推進電商服務網點覆蓋到村,解決“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難題。
手握手機新農具、干起直播新農活,一大批新農人的涌現,為農村電商發展注入了活力。農村電商已成為創業就業大舞臺,讓更多農民掌握電商這項新技能是當務之急。“農產品上行”電商人才缺口明顯。下一步,要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農村電商主體,培育農村電商供應鏈服務企業,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加強對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的電商技能培訓,引入外部師資支持,定期到鄉村指導和教學;強化培訓、實習、創業就業銜接,優化吸引電商人才的軟硬件環境。
把農村電商作為統籌推進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助力農村電商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必能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注入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