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文旅融合作為一種創新模式,正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這一模式不僅促進了農業、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還帶動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
抖音生活服務發布《抖音2024鄉村文旅數據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新增鄉村內容數10.9億個,播放量近2.8萬億。鄉村文旅打卡點超17萬個,鄉村景點打卡點7286萬個,縣城打卡內容同比增17.8%。
01、農文旅融合的時代趨勢
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細化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日益清晰,三農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鄉村的活力得到了空前的激發。在消費升級的驅動下,人們的出游頻次增加,對假日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鄉村旅游市場因此得到了顯著拓展,進一步推動了農文旅融合的深入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立足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發展農旅融合、農旅互促正成為當下文旅發展新趨勢。
02、農文旅融合的新業態
農文旅融合在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新業態,這些新業態不僅豐富了鄉村經濟結構,還提升了鄉村產業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農旅+咖啡:在鄉村振興和咖啡行業走向下沉市場的大背景下,村咖作為鄉村文旅消費新場景有著更加多元的延伸空間,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個生動案例,也是農文旅融合模式探索的一次成功實踐。通過與鄉村結合,咖啡消費場景擴展到了創意農莊、山景別墅、自然生態等鄉村特色場景。打造新場景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也能創造更具特色的消費體驗,提升消費者對于咖啡消費的付費意愿?!按蹇А币渤蔀榱四贻p消費者的新潮解壓方式,以京西妙峰山的彎道咖啡為例,騎著摩托車或者自行車跑山,然后在彎道咖啡喝一杯咖啡,看一看風景,已經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周末日常。
農旅+露營:在旅游需求趨勢和休閑消費模式的共同驅動下,露營市場的機遇被無限激發。多企業和資本開始拓展鄉村露營地,結合鄉村生態環境優勢,融合鄉村文旅資源,不斷探索出豐富多元的消費新場景,“露營+”沉浸模式也在不斷衍生,如田園休閑型營地、農業體驗型鄉村營地、食宿延伸鄉村營地、多營地集合模式等,其中復合發展型鄉村營地復合發展式鄉村型營地是基于村落或村鎮范圍內不同類型的閑置資源和待開發空間,打造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主題的營地項目,依托場地特征和村落文化,形成活動內容多樣、體驗路線明確的多營地集合體。
農旅+劇本殺:“農旅+劇本殺”是將自然風光、歷史文化、休閑娛樂等元素融入劇本殺游戲中,通過打造沉浸式的旅游體驗,滿足游客尤其是年輕人和親子家庭對創意和互動性的需求。浙江金華墨林古村的沉浸式劇本殺項目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項目利用古村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設計了一系列與古村相關的劇本,游客在游玩過程中不僅能夠享受劇本殺的樂趣,還能深入了解古村的歷史文化,感受鄉村的獨特魅力。
農旅+數字化:農旅融合數字化通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農業生產和旅游體驗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過VR、AR技術打造沉浸式旅游體驗,利用智能農業系統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等。四川遂寧海龍凱歌智慧景區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該景區通過引入數字化技術,實現了對農業生產和旅游體驗的全方位升級。游客可以通過智能設備了解作物的生長過程,體驗農業生產的樂趣;同時,景區還利用VR、AR技術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體驗,極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滿意度和參與度。
農旅+研學:“農旅+研學”模式結合農業生產活動和鄉村文化資源,為游客提供教育性、實踐性的旅游體驗。通過參與農業生產、學習鄉村文化,游客不僅能夠增長知識,還能增強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很多鄉村地區都推出了農事研學活動,如插秧、收割等農業生產體驗項目,以及鄉村文化講座、手工藝制作等文化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與,還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增收渠道,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農旅+賽事:“農旅+賽事”模式將體育賽事融入鄉村旅游中,通過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吸引游客前來觀賽、參賽,從而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北京昌平越野挑戰賽結合昌平區的自然風光和鄉村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與。賽事期間,游客不僅可以觀看精彩的比賽,還可以參觀周邊的鄉村景點,品嘗鄉村美食,體驗鄉村文化。
農旅+藝術:藝術介入鄉村建設已成為一種趨勢,“農旅+藝術”模式通過引入藝術元素,提升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和審美體驗。藝術家們可以在鄉村地區創作藝術作品,為鄉村增添藝術氣息;同時,鄉村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也能為藝術家提供創作靈感。韓國甘川洞文化村將傳統建筑與現代藝術相結合,打造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藝術景觀。游客在游覽過程中不僅能夠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能感受到濃厚的藝術氛圍。
這些新業態的興起,不僅豐富了鄉村旅游的產品形態,還提升了鄉村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
03、國家支持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目前國家政策支持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有很多種,主要模式有:
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簡稱重點村鎮)建設寫入《鄉村振興促進法》和《“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重點任務。2019年以來,文化和旅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名錄建設工作,先后推出四批共1399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198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共計1597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通過示范引領,越來越多鄉村通過發展旅游走上致富路、打開振興門。
鄉村振興示范村: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示范村,能夠展示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和成功經驗,還能夠為其他鄉村提供學習和借鑒的對象。鄉村振興示范村的認定標準和原則主要是:自然資源、歷史文化、交通便利、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經濟發展等指標。
國家支持政策。2022年7月20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兩部委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推進分級示范創建,共組織創建100個左右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1000個左右鄉村振興示范鄉鎮、10000個左右鄉村振興示范村。
鄉村旅游集聚區:鄉村旅游集聚區建設是“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和中辦、國辦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均提出要“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集聚區”。
鄉村旅游集聚區是指鄉村旅游產業資本要素高度集中的特定地理區域,打造好鄉村旅游集聚區是助力區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通過統一規劃,統籌和整體推進區域鄉村旅游道路、停車場、廁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讓重點縣、重點村鎮和重點園區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集聚發展、打造以鄉村旅游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典型案例和示范標桿。
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隨著鄉村旅游的興盛,也出現了一些品牌的鄉村旅游景區、景點。早在2017年8月,原國家旅游局曾對外發布了首批“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名單,全國共有10個目的地入選,旨在提升鄉村旅游在國際上的認知度和服務水平。評選活動從鄉村旅游產品稀缺性、國際知名度、基礎設施和服務、科學管理水平以及國際化營銷網絡等5個方面遴選認定。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組建后,此項認定評選工作一度中斷。
《“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及《國內旅游提升計劃(2023—2025年)》再次提出公布一批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近日也印發了《關于實施鄉村旅游“五創”行動助力新時代“千萬工程”建設的通知》,明確到2026年,基本建成鄉村旅游提質增效全國先行樣板,成為富有鮮明浙江辨識度的中國鄉村旅游勝地、國際知名鄉村旅游目的地。
美麗休閑鄉村: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具有獨特的自然和文化資源,能夠滿足游客多樣化休閑需求,同時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的鄉村。通常具有:生態環境優、文化傳承豐富、經濟發展活躍、公共服務完善等特點。
國家支持政策。農業農村部一直開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活動。已累計推介近2000個美麗休閑鄉村,發布精品線路1000多條,形成了一批體制機制創新、政策集成創設、資源要素激活、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高地。
美麗宜居村莊:是指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結合田園美、村莊美和生活美的特點,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宜居宜業村落。這些村莊的核心在于宜居宜業,而其特征則體現在美麗、特色和綠色這三個方面。
國家政策支持。2023年農業農村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創建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間爭取創建示范美麗宜居村莊1500個左右。
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特別是行政村范圍內,依據當地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選擇和發展一種或多種特色農產品或相關產業的經濟實體。只要考核指標:主導產業突出、實現綠色發展、聯農帶農效果好、組織化程度高。
截至2023年1月,我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累計達到4068個?!耙淮逡黄贰笔痉洞彐?,已經成為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農文旅融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模式,正在不斷創造新業態與新場景。通過深入挖掘鄉村資源潛力,提升鄉村旅游品質,農文旅融合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拓展,農文旅融合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讓我們共同期待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