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谷園胡宅,位于杭州市上城區小營街道,包含方谷園8號、小營公園13-21號,為傳統院落式民居建筑。它是民國時期杭州著名實業家胡迪生家族的聚居處。
1895年前后陸續建房,最終形成坐北朝南的五進院落,十個墻門,兩層樓房,數十間房,建筑面積千余平方米的深宅大院。
每幢建筑均為兩層,兩坡屋頂的木結構房屋。房屋內有雕飾精美的牛腿、掛落。二層的外立面用板墻鋪裝,陽臺上有鏤空雕花的木欄桿;屋內設有帶童柱的中式木樓梯。原整片建筑群相互連通且內部有多個天井,現由磚墻隔成幾個獨立的院落。
胡宅是近代城市建筑演進中的少數遺存,是杭州為數不多的一處結構龐大的中式建筑群,現為杭州市第三批歷史建筑保護單位,作為杭州市人大代表聯絡總站、杭州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使用。
胡迪生,杭州清末晚期實業家,主要做典當和鹽業生意,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胡迪生家族人口眾多,生意很廣,需要一個大宅院來容納這些人和生意。所以在當時的核心地帶,建造了這么一座擁有十個墻門的大宅門。
北鄰小營巷,南為方谷園,光小營公園這邊的門牌,要從13號數到21號。從這房子就能看出,當年胡迪生有多少風光。
杭州歷史建筑專家仲向平說,胡宅里每個院子獨立成院,大宅門里的小院,相當于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住的,兩邊是背弄,直通的,所以說庭院深深深幾許,指的就是胡宅這種深宅大院,這個園子是目前杭州保存最完好的五進宅院,找不出第二處。
100多年過去,木結構建筑的都沒爛,足以看出,當年用材考究。木頭柱子,經過風吹雨林,還是原來的樣子,有些破損的地方,用現代材料加固一下就好。二樓窗戶的雕花、牛腿等紋式,到現在都沒變樣。再看看一樓房子的層高,當年胡先生是多么有錢啊。
每個樓上是有回廊連接的,可以走通的走馬樓,下雨天住在樓上的小姐少爺不用下樓,就在樓上嬉耍玩鬧,一樓有個天井,可以解決所有的吃喝拉撒問題,外面的人因為烽火墻的阻隔,看不到里面任何活動。
在這的居民說,住了這么多年,再大的大雨,即使下它十天半個月,里面都不會滿起來,房子底下的地基,挖得相當相當深,雨水自然會滲下去。走在墻門外頭,這邊是胡宅的偏門,他們家連偏門還有大小之分。
仲向平說,這個地方體現了“門戶之見”,雙開為門,單開為戶,門戶門戶就指的是大門和小門,早晨和晚上傭人進出,到了半夜開一扇小門,悄悄進入,大門雙開聲音很響,嘎吱一聲,會驚擾到家里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