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政策的推動下,藝術逐漸走進鄉村。
越來越多的藝術院校師生、建筑師響應鄉村振興,深入鄉村大地。
他們通過藝術手段參與鄉村建設,傳承鄉村文化,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重塑鄉村魅力,讓很多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的鄉村獲得新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旅游的興旺讓鄉村得到發展,很多外出打工的年青人,回到家鄉,一起建設美麗鄉村。
但問題來了,藝術融合鄉村,怎么才不會變成行為藝術,真正給鄉村帶來新生?
看完這8個藝術鄉建案例,或許你會找到答案。
01、安吉山川鄉村記憶館
記憶館所在的村莊四周群山環抱,村內有大量農田,還有一條貫穿東西的河流。記憶館所在位置在村莊主干道邊,緊鄰溪水,建筑原始狀態很差,屋面瓦、墻體基本報廢,只有幾根紅磚柱和木屋架尚能加固使用。
設計師在大空間中盡量多設置天窗,使風景最大化的映入室內,也盡可能減少對周邊民宅的干擾。
為了讓建筑更加自然樸素,施工中大量使用就地取材的鄉土材料,門窗由村里的老工匠制作。
屋頂保留了原始木屋架的結構美感,地面則用水泥做磨光處理,使建筑和室內風格統一。
02、貴州中關村兒童樂園
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尾料、廢料,以及拆除卸的舊物。設計師用這些“拼湊”成一個兒童公園,讓孩子在這里玩秋千和蹺蹺板。
這個公園位于貴州北部的山區,距離縣城都要1小時車程的山路。這里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鄉建大多數都圍繞產業、文化、就業等問題展開,并沒有這街惠及孩子們。設計師看到后,決定在這里建設一座兒童樂園。
設計團隊還讓村民和孩子參與到公園設計中,讓他們在空白的地方寫寫畫畫,在水泥上印下植物的葉子、自己的手印以及歪歪扭扭的字跡。
03、山東日照市鳳凰措
山東鳳凰措,是一個典型的魯東南石頭民居聚落。在城市化進程中,村子荒廢掉了,大部分老房子已經坍塌,只遺留下來十幾套老房子。
鳳凰措整體定位為鄉村藝術區,包括民宿酒店和藝術家工作室,設有林中美術館、水上劇場、山頂教堂、山畔禪苑、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空間,以及茶室、咖啡廳、餐廳、兒童公社等休閑空間,并保留一個區域打造為老房子博物館。
設計師在保留原街巷院落肌理、舊建筑、樹木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新元素介入。材料上,使用老房子坍塌留下來的暖黃色老石頭,混凝土和耐候鋼版;景觀上,運用老舊材料,栽植野草,保留鄉土自然的野性。
04、西安油坊坪村
油坊坪村位于秦嶺北麓山區,這里自然風光優美,每年盛夏吸引著大量周邊市縣的人群前來避暑。然而,平日里卻鮮有人問津。
為了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和鄉村的吸引力,新建了亭廊,為村民嘮嗑這一舊習提供了更為舒適的空間。
亭廊的設計在保留部分場地記憶的基礎上,進行了適度的改造,比如保留了一些石頭標記和小徑,巧妙融入周邊環境,采用當地的木材和石材,與山水相得益彰。
這樣游客在避暑之余提供了更多感受鄉村氛圍的空間,使得油坊坪村在不同季節都能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05、池州奇峰村史館
村史館由奇峰村的隊屋改造而成。隨著農村的發展變遷,隊屋變得日漸破敗。設計師秉持“無建斯建”的理念,對隊屋進行整修和適度改造。在改造過程中,外墻面的處理極為巧妙,抹灰部位盡量避讓“歷史遺跡”區,讓時間的痕跡得以層層讀取。
改造后的隊屋,無論是入村的場地景觀,還是周邊的小巷,以及建筑內外的空間,都更自然地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為外來游客帶來了親切自然的體驗。
它不再是封塵于歷史的老古董,而是成為了服務現代生活的新場所,承載著村莊的記憶與未來。
06、橫樟村油茶工坊
浙江麗水橫樟村油茶工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位于村口路邊下沉場地,面臨山澗溪流。工坊采用傳統木結構和夯土墻建造,內有水碓子和兩套木質榨油機。在重建前已經荒廢多年。
改造時保留了主體建筑和室內的木制設備,向外擴張空間,在側面形成廚房和產品包裝空間,室外的休閑涼亭則為人們提供了面向山澗的觀景平臺。
如今,這里成為村民和游客共享的山茶油制作工坊和體驗休閑空間。游客可以親身參與油茶制作過程,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同時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景。
07、三河村村民活動中心
從公共服務的角度,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鄉村綜合體”。
包含了老年幸福院、鄉村衛生院、鄉情村史陳列室、村民信息服務站、鄉村產業展示平臺、文化活動中心、讀書學習室、精神文明宣傳中心、鄉村大戲臺、室外體育場等十項內容,旨在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滿足農村居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設計師采用不同尺寸的磚塊和不同的堆砌手法形成豐富的光影效果,再配合傳統的紅磚材料,創造出古樸而純凈的空間。晚上,燈光透過鏤空磚墻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08、蔡宅村豆腐工坊
蔡宅村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尤其以各種豆腐產品為特色。
設計師將豆腐工坊的建筑與村莊環境融為一體,順著地形原有的趨勢,從村口綿延向上。
工坊的車間功能按照生產的工藝流程沿地形階梯向上。在空間上由原料準備區,磨漿區,煮漿區,炸制區,攤晾區及品嘗區等六個功能區組成。
建筑的一側設有供游客參觀的通廊,游客可以順著樓梯按順序觀看到豆腐制作的整個過程,最后到達最頂端的品嘗區。
這里不僅可以嘗到新鮮出爐的豆腐,也能欣賞到溪水對岸歷史村落的美麗景致。工坊整體采用木裝配結構,在實現現代工坊生產目的的同時,也與村莊內傳統的榫卯結構房屋相呼應。
藝術鄉村如何賦能鄉村旅游?
藝術鄉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
它通過藝術的介入,將鄉村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產業,促進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不僅豐富了鄉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鄉村的審美品味,還增強了鄉村居民的文化自信與認同感,激發了他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藝術鄉村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的繁榮,為鄉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收入來源。
同時,藝術鄉村還為鄉村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與資源,推動了鄉村的產業創新與升級,促進了鄉村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了鄉村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不過,藝術融入鄉村,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將鄉村的文化、生態與經濟有機融合,突出地方特色,這樣才能成為鄉村旅游的誘人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