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道家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道本無為而能生化萬物,“獨立不改,周行二不殆”。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是道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莊子和道家哲學看來,自然有兩種含義:
一種是自自然然,不事人為造作。順自然即順從萬物自己如此,本來如此的規律而不加干涉,這是“道”的根本性質。
一種含義是推崇優美的自然環境,并視之為安放身心的家園。

“師法自然”的這一美學立場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及其設計提供了方向。
中國古代園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實際上并不在于對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在自然之中融入個體的意識卻又不著痕跡,這種意識的體現更多的是與自然親和、平等,并融為一體。
道家對中國古代園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與佛家和儒家文化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國園林藝術的發展。
甚至可以說:道家精神構成了中國古代園林美學最重要的文化底蘊。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內容。
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
山與水的關系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
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律。
如假山峰巒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巖石的紋脈,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跡。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花木布置應是疏密相間,形態天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

分隔空間,融于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筑來圍蔽和分隔空間
園林建筑,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墻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

樹木花卉,表現自然
與西方系統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自然。松柏高聳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數里盛開……乃至于樹枝彎曲自如,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自然。
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
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