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將于10月中下旬在廈門市共同舉辦首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國際大會”。此前,大會籌備工作啟動儀式7月25日在漳州市南靖縣“世遺”土樓景區懷遠樓舉行。
傳統村落是活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生命體,承載著各民族的歷史記憶、文化藝術結晶和民族地域特色,蘊含著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豐富智慧,對當代及未來人類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批傳統村落逐步消失,保護發展傳統村落成重要課題。

本次大會將以“傳承文明,共創未來”為主題,全面展示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成果,并邀請各級各有關單位代表、有關國際組織代表以及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建筑、歷史、農業、旅游等領域知名專家參會,討論全球視野下的農耕文明保護、農耕文明傳承與可持續發展、傳統村落保護中國行動、傳統村落與遺產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新技術、新思路等議題。
本次大會是對農耕文明最大規模、最重要的歷史文化財富的全面展示和交流,選擇在廈門召開大會、在漳州啟動籌備工作,既能很好地向國際社會展示豐富多樣的傳統農耕文明魅力,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又能激發廣大海外僑胞、臺灣同胞的“鄉愁”,強化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凝聚力。
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國際大會主辦單位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承辦單位為廈門市政府、龍巖市政府、漳州市政府、福建省住建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
4153個村落列入保護名錄
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自2012年啟動以來,取得初步成效。經過四次全國性的調查認定,已將4153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大量瀕危遺產得到搶救性保護,63%的村落傳統公共建筑得到保護修繕,一大批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得到很好傳承。(文/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