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20年底,高齡老人將接近270萬人,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超過600萬人,農村實際居住人口老齡化程度可能進一步加深。這是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十三五”安徽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上的一組數據。
根據《規劃》,我省將用五年時間,健全“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讓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更加方便可及。符合標準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將覆蓋所有城市社區,鄉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穩定在80%以上。

亮點一:興建一批集生活居住、文化娛樂、康復訓練、醫療保健等為一體的養老綜合體
如今的養老服務,相對于老年人越來越多元化的需求來說,還很滯后。我省將在豐富養老服務業態上發力,探索候鳥式養老、旅游養老、文化養老等融合發展新模式,開發適老旅游和健康產品。在有條件的地區興建一批集生活居住、文化娛樂、康復訓練、醫療保健等為一體的養老綜合體,鼓勵金融、地產、互聯網等企業進入養老服務產業。
打造區域性養老產業集聚區,依托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合肥—蕪湖—蚌埠”基地式、園區式、集聚式養老服務設施示范帶,中心帶動、輻射全省。結合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重點打造養老社區、旅居式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發展健康養老產業。
亮點二: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可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我省明確,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養老機構既可以按規定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臨終關懷機構,也可內設醫務室、護理站。
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支持有相關專業特長的醫師及專業人員在養老機構規范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調理養生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亮點三:開發智能終端和智慧平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緊急呼叫、精神慰藉、物品代購等服務。
家里老人出現緊急情況,可以通過APP自動報警和處置,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居家養老帶來更多便捷。
發揮信息技術作用,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和效率,也是《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我省將以失能、獨居、空巢老年人為重點,整合建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呼叫服務系統和應急救援服務機制,方便養老服務機構和組織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等服務。鼓勵社會資本建立覆蓋本區域的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
實施“互聯網+”養老工程,開發應用智能終端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智慧平臺、APP應用、微信公眾號等,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緊急呼叫、精神慰藉、物品代購、申請政府補貼等服務。
同時,鼓勵運用可穿戴設備等移動信息采集終端,實現老年健康狀態信息的動態監測。“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在3個城市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試點工作。
亮點四: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不得因老年人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獲得報酬而扣減其養老金或者福利待遇
在“老有所為”上,《規劃》提出,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幫助有意愿且身體狀況允許的貧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崗位技能培訓或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通過勞動脫貧或致富。
推動用人單位與受聘老年人依法簽訂書面協議,依法保障老年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權益。《規劃》強調,不得因老年人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獲得報酬而扣減其養老金或者福利待遇。
相關單位對老有所為貢獻突出的老年人和在老有所為工作中貢獻突出的單位、個人,可按規定給予表彰或獎勵。
亮點五:推行志愿服務記錄制度,鼓勵老年人參加志愿服務
我省將深入開展“銀齡志愿行動”,發展老年志愿服務,支持老年人積極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社會治安、城市治理、公益慈善、移風易俗、民事調解、文教衛生、全民健身等工作。
為鼓勵老年人參加志愿服務,我省將推行志愿服務記錄制度,力爭到2020年,老年志愿者注冊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15%。(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