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說,經過四次全國性調查認定,我國已將4153個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保護群,對傳統村落實施整體活態的保護理念與方法也走在世界前列。

趙暉在31日舉行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國際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說,傳統村落是活著的文化遺產,是文明的生命延續,對當代及未來人類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批傳統村落逐步消失,保護發展傳統村落是當今迫在眉睫的歷史使命。
趙暉表示,從現在起將進入傳統村落保護第二階段,即攻堅克難,復蘇傳統村落。要投入更大努力,使量大面廣的危險的、破損的文化遺產既得到保護,也得到修繕,使貧窮落后的傳統村落生長出發展活力。同時使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建設弘揚光大。
據介紹,自2012年至今的5年,我國基本實現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第一階段的目標,將大部分傳統村落列入保護對象,通過中央財政支持和各級政府及民眾的努力,實現了四個基本,即:傳統村落的文化遺產得到基本保護,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基本改善,保護管理機制基本建立,具備基本的安全防災能力。
住建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將于2017年10月中下旬在福建省廈門市共同舉辦首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國際大會”。此次大會的主題是“傳承文明,共創未來”,重點討論的議題有,全球視野下的農耕文明保護、農耕文明傳承與可持續發展、傳統村落保護中國行動、傳統村落與遺產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新技術和新思路等。
在建立可持續的國際合作機制方面,趙暉說,將倡議開展國際學子走進傳統村落活動,開展傳統村落保護技術標準合作研究,開展“一帶一路”傳統村落合作研究,創建傳統村落國際數字博物館,開展技術人員培訓、學者交流等。(文/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