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中村”這個詞語在很多生活工作在大中城市的人來說并不陌生,而且就像是夢魘般纏困著他們。
“城中村”是城市高速發展進程中滯后于時代發展步伐、游離于現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區,通常也被稱為城市發展的“痼疾”。
“城中村”作為城市的一塊“夾縫地”,具有獨特的地位和現象,一定程度上給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這里人口雜亂,由村民、市民以及流動人口混合構成,使得治安形勢復雜異常;且因為城市規劃滯后,讓“城中村”成為了違法違章建筑集中之地,什么“握手拳”,什么“一線天”、“貼面樓”滿目皆是,高密度的房屋,也導致房子采光通風條件差,居住環境惡劣。
除了人口雜亂和違章建筑聚集之外,城中村里因為基礎設施不完善,管線無章放置,排水排污不暢致使垃圾成堆,而且街巷的狹窄、擁擠,也存在著嚴重的消防隱患。

雖然城中村有這么多的問題,但趨之若鶩的人卻不在少數,而且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都選擇了住在這種臟亂差的地方。
因為這里對于外來工作的人來說,房租相對來說是便宜的,當然,與之對比的是中國大中城市的房價。
房價和租金的巨大壓力,讓絕大部分人無奈的選擇城中村,因為除了這里,他們在這座龐大的城市之中再無落腳之處。
最可悲的是年輕人也在這批無奈的人當中,他們就像是一片片葉子被社會的洪流連著渾濁的沙子沉入河底,成為了這座城市當中的最低層。

其實,城中村本身并沒有錯,它只是這個社會和城市發展必不可少的存在,在高昂的房價和欲望面前,我們也只能選擇低頭。
但城市在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又將無法避免的拆除這個社會底層人群的唯一居所,矛盾的讓人覺得難以接受。
城中村改造對于城市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對于城市來說是進步,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可對于在城市當中艱難生存的人群來說,卻顯得殘酷無比,城中村的拆除受益的只會是這個村子的原居民,當然不拆,收租的也是這些“房東”。
一邊是難以低下來的房價租金,另一方面是即將拆掉的便宜住所。

所以說社會本來就不是公平的,如果你可以寬心的選擇離開,就請背上行囊在清晨的陽光下揮手向這座城市告別,去往心靈的遠方。
(文/筑訊中國)以上僅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古建中國立場。如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