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是人類的第三只手,懂得制造和運用工具是我們相關于一些物種在這個星球上生存所具備的“優勢”之一。在現代城市中生活的人們依賴工具——手機、汽車、計算機、電視...不管消費、生活或,工具總是帶給我們便利。而漫長的文化路上,工具承載著代代相傳的智慧,在遠離城市的鄉村,工具飽含自然的溫度,披著歲月賦予的溫潤質感......
火折子
用很粗糙的土制紙卷成嚴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后再把它吹滅,這時分固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熄滅,就象灰燼中的余火 ,能堅持很長時間不滅。到需求用時,把蓋子拔掉,然后對著火折子悄悄吹,當然要吹的有技巧才行,鄉下從前多是用來點煙做火引的。

藥碾子
中醫碾藥用的工具,由鐵制的碾槽和像車輪的碾盤組成,經過推進銅磙在銅碾子槽中來回壓碾研磨,使藥材飲片合成、脫殼,雖然往常新一代中藥研磨機普遍應用,但是古老的中藥碾子仍在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磨盤
真是難以想像,7000年之前,在如此悠遠的時期,人類就可以用整塊的石板揣摩出可供谷物脫殼的加工工具,至今,一些鄉村仍在運用這種凝聚著原始人類高度聰慧的消費工具。在城市的街頭也偶然能見到“石磨豆漿”小店,想必勾起我們購置欲的就是那長遠而古樸的自然氣息吧?

風箱
《老子口道經》用它比喻空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是說,皮橐內充溢空氣而不塌縮,用手拉動活動木箱,又將其內空氣壓出。空氣經過輸風管可進入熔煉爐中。以前鄉村家家戶戶灶房里都有用磚砌成的鍋灶,旁邊放著一個風箱。鍋里填好水以后,點燃柴禾放進鍋灶口里面,右手拉風箱,左手添柴火。
![))QOZ]6E(Z]8T`7P[KO6_~4](https://img2.gujianchina.cn/201612/12/15445613311.png)
紡車
喚起人們對歐洲村舍生活方式和印度鄉村消費力類似想象的家用紡車來源于中國,是從我國用來加工絲綢纖維的機械派生出來的。紡車紡織通常采用纖維資料如毛、棉、麻、絲等材料,經過人工機械運轉,應用旋轉抽絲延長的工藝消費線或紗。
![[JBTN(R@9JCCUR5`76]`FIP](https://img2.gujianchina.cn/201612/12/15450765311.png)
不知何時起,許多生活中曾經離不開的工具,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有了手電筒,誰還會帶上火折子來點火照明?有了暖氣,誰還肯用長嘴鉗去將蜂窩煤塊夾進爐子?生活發展迅速,老工具的消逝也就變得再正常不過。道一聲珍重,既向這些曾經為人們提供過無數幫助的工具,也向那個過去的年代。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