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建設為何是當務之急?該由政府主導還是企業主導?如何避免淪為新一輪房地產開發?8月6日,“千企千鎮工程”進青島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來自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中國企業聯合會、國家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專家和企業家,就特色小鎮建設的熱點問題建言獻策。
專家們認為,特色小鎮建設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疏解大城市交通、人口壓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各地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要防止“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因地制宜探索出特色鮮明、產城融合、惠及群眾的新型小城鎮之路。
特色小鎮符合城市發展規律
“根據發達國家城市發展規律,當城市人口占比超過70%,城市化就會停止或略有下降趨勢,大城市人口將由城區向郊區轉移。”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主席蔣正華表示,國內眾多城市已進入這一發展階段,比如青島去年的城鎮化率已達71.53%,特色小鎮建設恰逢其時。
蔣正華認為,大城市因人口、產業過度集中而導致生態惡化、交通擁堵、污染嚴重等“城市病”,而特色小城鎮大多地處城鄉接合部,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過渡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屏障。特色小城鎮不僅是產業轉移地、人口轉移地,還是綠色、生態、宜居、宜業的生產和生活空間。
“德國的城市化率超過90%,但超過70%的人居住在小鎮上,全球知名的德國大企業也落戶在小鎮。”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鄭新立以德國為例講述了特色小鎮帶來的轉變。
鄭新立表示,我國城市布局正由過去重點發展大城市、特大城市向重點發展小城鎮轉變。特色小鎮建設就是要改變以往要素過度集中的傾向,在大城市周邊的一小時生活圈里,建設星羅棋布的小城鎮。城市的功能布局,也由過去就業地和居住地分離向產城融合方向發展。“以往的城市建設是這一塊兒蓋住宅,那一塊兒蓋工廠,大規模潮汐人流導致交通問題難以解決。特色小鎮則是在一個區域范圍內,既有就業機會又有居住、休閑、教育、醫療等各種配套功能,比城區一點不差甚至更好。”

特色小鎮的靈魂在“特色”
如今,各地特色小鎮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同時也是亂象叢生。蔣正華認為,有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思路不清,不知道為什么搞、怎么搞特色小鎮,沒有找到科學可行的發展路徑。不少小城鎮在產業發展思路上,總希望各行各業齊頭并進,搞“全能鎮”。“全能”的結果往往就是沒有產業特色的“空鎮”。對小城鎮來說,雜而多的產業發展既不利于突出本地的產業特色,也容易引發產業的同質化競爭。
“特色小鎮的本事不在于什么產業都有,而在于突出一個主導產業。”鄭新立表示,特色小鎮的一大特點是由多業并舉的綜合型城市向高度專業化特色產業發展。例如,浙江嵊州的領帶產業小鎮,年產領帶3億多條,出口1.6億多條,占全國市場的90%、全球市場的60%。“實踐證明,具有地方特色并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的小城鎮具有極強的后發優勢。小城鎮的產業發展,必須突出特色,形成比較優勢,實施差別化競爭策略。”
蔣正華認為,特色小鎮要堅持“特色產業建鎮”,根據區域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挖掘本地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特色產業,打造出具有持續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獨特產業生態。“每個特色小鎮都要有一個特色主導產業,要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絕不能變相搞房地產開發,演變成新一輪的造城運動。”
市場化方式推進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建設的主體是政府還是企業?去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共同發起“千企千鎮工程”,明確提出要探索和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多元主體參與”的特色小城鎮創建模式。
鄭新立認為,特色小鎮的投資運營主體應由政府包辦轉變為通過PPP委托給企業,從而提高建設和運作效率。他舉例說,國內有個城市的經濟開發區,一開始采取的是建管委會、征收土地、招商引資的傳統路徑,但連續多年引不來幾家像樣的企業;后來通過PPP模式引入一家產業新城運營商,由企業先行墊資進行開發建設并負責招商,短短幾個月就引進來投資數億元的多個企業,“先期以企業為主體進行投資運營,后期用新增的稅收來償還企業的投資,這比政府全盤包辦的效率要高很多。”
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于吉認為,培育特色小鎮應當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讓企業全過程參與設計、規劃、建設和管理,帶動人口和生產要素向小城鎮集聚。對于企業自身來講,參與特色小鎮建設也是轉型升級的契機。
青島太行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單純的園林建設企業,雖然已有32年行業經驗,但只是接項目給別人做園林,發展空間不大。如今,公司斥資16億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高新農業示范區內打造了新型生態文化小鎮“幸福村”,實現了向科技、文化、旅游、農業等方向的融合跨界發展。“幸福村項目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待明年7月建成運營后,公司規模將從目前的七八十人增加到500人左右。”董事長苗在善介紹說。
平度市南村鎮剛剛獲批第二批國家級特色小鎮。該鎮黨委書記張夕強表示,南村家電特色小鎮規劃了家電產業、工業旅游、生活娛樂、教育醫療等多個板塊,需要具有先進城鎮綜合運營經驗的優秀企業參與進來,“政府起到規劃定位、市場引導的作用,企業負責投資運營,服務于某個板塊或某個鏈條,才能真正把特色小鎮做好。”(文/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