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宏
第三屆中國古村鎮大會聯席主席,烏鎮景區、古北水鎮(北京)景區總規劃師、設計師及總裁。
“我現在傷心的不是一個村、一個鎮不保護,而是一個村、一個鎮亂保護。如果不能在科學的原則指導下進行保護,那么還不如不動、不保護。”——在第三屆中國古村鎮大會新聞發布會上,陳向宏闡述了自己的古村鎮保護觀念。

再利用打造新生活
古村鎮保護是為了什么?有的人說是為了讓后人還能夠看到這些古村鎮。而在我看來,不管是烏鎮的實踐也好,還是歐洲古村鎮的保護也好,貫穿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是著眼于當代人的生活,對古村鎮進行再利用。而這正是第三屆中國古村鎮大會的年度主題“原生態、新生活”中的“新生活”。
當前,我國的古村鎮保護觀念也正在向這個方向發生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警醒:這種新生活不能轉變成一種蜂擁而來的概念性的生活,更不能是一種惡俗的生活。我個人對目前所謂的概念性的特色小鎮就保持謹慎態度。

改造需心存敬畏
“新生活”是后來者,是在一定的土壤上扎根、發芽、開花、結果出來的。這個土壤就是原生態。
我們對古村鎮進行可利用性的保護,要對古村鎮的歷史依存和現有狀態心生尊敬和敬畏;要在科學的原則指導下而不是在僵化的體制下,依據現狀進行改造。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有膽量,而且要有資本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時刻保持清醒。進行有效保護的三個環節——需求方、供給方、操盤手不可或缺,這三者的結合都離不開理論的指導。
第三屆中國古村鎮大會把“原生態、新生活”作為主題,而且很具體地提出了引、啟、構三方面的內容,讓人很欣喜。如果真正能把這次大會的精神做出來、貫徹下去,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極大地推動我國古村鎮的保護與發展。

亂保護不如不保護
目前古村鎮開發如火如荼,很多房地產公司紛紛將目光轉向古村鎮開發。在不少人的認識中,古村鎮開發主要在于投資,似乎所有中國的古村鎮是現成的產品,只是缺少投資。但實際上古村鎮的開發相對于普通的房地產開發,無論是從商業模式、建構的思路等方面均有不同。這很考驗一個團隊乃至于企業領導人的功力。
一些古村鎮在“保護”下,只剩下幾場演出,幾個品牌,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要知道,資本是一種力量,但我們不能放大資本的力量。如果僅依靠資本的力量,有可能會對古村鎮產生永久的破壞。我現在傷心的不是一個村、一個鎮不保護,而是一個村、一個鎮亂保護。如果做不到有效保護,那么不如不動、不保護。

針對這種情況,第三屆中國古村鎮大會將會為古村鎮的科學開發、改造把脈開方,并提供契機和平臺。屆時很多重量級專家將擔綱“解析嘉賓”,根據具體的古村鎮案例發掘并指出痛點,解決其在原生態、原風貌、原文化的基礎上,如何注入現代化、科技化、創新化元素,激活新一代古村鎮發展新模式等問題。此外,大會還將把往屆已經評估過、落實過的項目再做一次評估,對項目“復診”“回診”,以典型引路的方式一起來推動古村鎮的發展。(撰文/陳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