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的培育工作,作為新型城鎮化在新常態下的新舉措和新模式。
同年10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又發布《關于公布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的通知》,認定127個鎮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從公布的小鎮名單來看,大部分小鎮與旅游的黏著度比較高,其中有以旅游產業為核心的旅游小鎮,也有產業特色鮮明、旅游功能突出的特色小鎮;還有部分小鎮以金融、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業等為特色,旅游功能較弱。筆者結合巔峰智業在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依據旅游產業占比及旅游功能強弱,將特色小鎮分為旅游主導型、雙產業型、旅游從屬型三類,分類探討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
旅游主導型小鎮——以旅游引領全域產業崛起
旅游主導型小鎮是以旅游為核心的特色小鎮。在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中,有64個為旅游主導型小鎮,占50.39%,如古北口鎮、宏村鎮等,是當前特色小鎮的主要形式。這類特色小鎮旅游資源豐富獨特,但多位于交通不便、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區域,其旅游產業對GDP的綜合貢獻常在40%以上,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此類型小鎮通常面臨產業化程度低、旅游承載力有限、社會參與度不高等問題,需要實施旅游產業鏈構建、旅游空間擴能、旅游扶貧三大舉措。
一是構建復合產業鏈經濟,不僅要提升“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品質和附加值,更要大力發展旅游上下游產業鏈,向上追溯綠色農業、商品開發、裝備制造等供應環節的本地化,向下拓展會議會展、健康醫療等新型旅游產品,以旅游激活更多特色產業。例如,鳳凰古城為走出“門票經濟”依賴,以古鎮旅游為切入,加快帶動“鳳凰銀飾”“鳳凰蠟染”“鳳凰血粑鴨”“鳳凰臘味”“鳳凰姜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發展。
二是旅游空間擴能。一方面延展空間、升級旅游產品。例如烏鎮從一期的觀光小鎮(東柵),到二期的度假小鎮(西柵),再到三期的鄉村莊園(烏村),不斷通過空間擴展實現旅游迭代升級。另一方面加快旅游核心的空間外溢。例如:鳳凰縣以古城為核心,帶動打造外圍山水游、鄉村游等旅游載體,將人流由鳳凰古城向周邊疏解,實現從古城旅游到全域旅游的升級。
三是加強旅游扶貧。通過大力吸納當地就業來提供特色服務,通過盤活利用閑置房屋來實現旅游擴容,激勵更多當地人就地創業就業,將扶貧與旅游耦合一體。
雙產業型小鎮——以主題突破旅游吸引構建
雙產業型小鎮是旅游產業和特色產業疊加融合、旅游功能比較完善的復合型小鎮。在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中,有41個為雙產業型小鎮,占32.28%,如橫店鎮、神垕鎮、丁蜀鎮等。該類小鎮產業特色鮮明,旅游識別度高,經濟實力較好,旅游產業對GDP的綜合貢獻通常在15%-40%左右,是旅游經濟和產業經濟雙輪驅動的代表。
此類特色小鎮應圍繞優勢產業謀劃旅游發展,分三步推進。一是對接市場需求,把優勢產業轉化為旅游吸引力。二是旅游要素主題化,在業態上將產業吸引力落地為主題旅游產品,在設計上將產業主題元素植入景觀節點、街巷標識、建筑風貌之中。三是拓展延伸特色功能,在做好常規性主題旅游的基礎上,促進特色小鎮向高附加值的健康養生、文體娛樂等功能延展。
例如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通過“影視+旅游”驅動,成為全國經濟強鎮。橫店結合其14個各具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2座超大型現代化攝影棚,將影視產業旅游化,開發影視主題公園和多臺旅游秀演,將影視產業落地為看得見、聽得到、可體驗的旅游產品。2015年,橫店影視城接待中外游客1518萬人次,成為全國最熱門景區之一。
旅游從屬型小鎮——以產業基礎延展旅游功能
旅游從屬型小鎮是產業實力較強但旅游功能相對薄弱的生產型特色小鎮。在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中,有22個為旅游從屬型小鎮,占17.33%,如大唐鎮、張莊鎮等。其典型特征是旅游產業發展處在初級階段,旅游產業對GDP的綜合貢獻通常在15%以下,但多分布于經濟較發達區域,城鎮化水平高、交通便利,旅游要依托經濟基礎發展。
此類小鎮要以本地休閑和商務旅游市場為主要切入點,帶動大眾旅游發展。第一步是城旅共融,將城鎮建設成果進行旅游化升級,將城鎮公共服務進行旅游化利用,激活本地休閑市場。第二步是商旅切入,將當地休閑產品與會議會展、商貿物流等商業活動結合,將商客變為游客。第三步是產品轉化,形成大眾旅游吸引力,將生產型產業通過科技和創意手段轉化為大眾喜愛的旅游產品。
例如紹興市諸暨市大唐鎮是聞名全國的“襪業之都”,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百強、浙江省十強。大唐鎮因襪業帶來的商務旅游潛力巨大,舉辦了12屆國際襪業博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參展參會。同時,西施故里文化、襪業文化、時尚藝術文化相結合,在未來可形成大唐鎮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根據三類特色小鎮的主導產業、功能配比和主要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旅游發展對策,將為中國特色小鎮品質提升、形象升級、惠民富民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徑。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