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區結合全域旅游打造和美麗鄉村建設,將民宿作為生態旅游新業態和富民產業精心培育,探索“特色民宿+”鄉村旅游轉型升級范例。既有個性化創新,又有深度文化內涵,更具濃厚人文情懷的“徽州民宿”蓬勃興起催生著改變:從景點游到全域游,從觀光游到體驗游,從大眾游到定制游,有力推動了鄉村旅游的華麗轉身。
粉墻黛瓦、花草藤蔓,推門望山見水,開窗綠意盎然,再加上寧靜的書吧、雅趣的庭院、蒼勁的古樹和悄然綻放的野花,符合現代人需求的起居用品……很多外地游客在西溪南望山荷田里民宿享受自然愜意。

來自江蘇的游客王鷗是都市白領,今年她已經是第三次來西溪南了,她對民宿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春節、五一都來過,每一次我都住不同的民宿,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樣,一個民宿就好像一個人,你要想真正了解這里,就要靜下心、走進來、住下來、慢下來……”王鷗坦言特別喜歡宅在民宿,放松身心后的自己回到城市又是“滿血復活”的“女漢子”。
民宿不僅是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一個新興業態,也是社會資本保護利用古建筑的一個有益探索。以西溪南創意特色小鎮為例,除了本地居民利用自己的宅院創辦民宿之外,保存完好的徽州古村落和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也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投資人士、高端創意人才駐留創業,成為“新徽州佬”和“新鄉賢”。目前,全鎮已有文化、養生、休閑、賞景、體驗、研學等六大類型20余家高端特色民宿,僅今年以來就新增了上村院子里、西觀、溪香花園、金溪南岸等4家精品民宿,節假日更“一房難求”。民宿的發展同時激發了村民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生態種養的積極性,推動了鄉村發展步入生態經濟循環佳境。
呈坎鎮鼓勵當地村民和民間力量在原有老房子基礎上,按照“修舊如舊、保護利用”的理念,構建不同的業態發展模式,并輔以古村落保護、環境整治、餐飲服務、農事勞動、民俗體驗等配套元素,進一步豐富民宿業態。這個暑期,呈坎818、首善官邸、龍山山莊等民宿就迎來了一撥撥研學游、親子游的客人。

近年來,徽州區以發展全域旅游、建設美麗鄉村為主線,以“徽州綠道”為紐帶,依托“鄉村”和“鄉愁”兩大要素,全力打造具有徽州特色的民宿品牌,一方面聚合“草根力量”,通過政府引導、示范帶動、穩步推進,充分激活農村“沉睡”的閑置民房資源,形成“政府引導扶持+公司市場運作+村委協助管理+村民自主經營”模式,推進大眾民宿抱團發展;另一方面,聚焦“精品杰作”,創新古建筑保護利用,引進外來資本和創意人才發展中高端特色民宿,真正讓民宿成為“延續文脈、承載鄉愁”的窗口。
為進一步規范和提升民宿接待水平,該區“走出去”,組織民宿業主赴浙江莫干山開展民宿業態考察,學習精品民宿的“管家式”服務;“請進來”,定期舉辦“民宿管家”培訓班,邀請徽學、旅游管理及外地民宿大咖等開展徽文化知識、服務禮儀以及民宿創意產品設計、運營推廣、跨界轉型等多元化培訓;“提上來”,將“民宿經營管理人才團隊培育項目”納入年度人才重點工作項目,建立民宿管理經營人才庫,不斷為民宿發展積蓄力量。
該區還不斷豐富業態,將特色民宿與旅游、文化、生態、節慶、體育等深度融合,突出鄉土元素體驗,依托田園風光、民俗風情、農耕文化,推出以“居農屋、吃農飯、品農趣、覓農情、賞農景、購農品、干農活”為主要內容的鄉村體驗游線路,不斷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目前,該區已初步形成了以潛口、呈坎、西溪南、洽舍等鄉鎮為中心的鄉村旅游發展片區,涌現出唐模七天井、蜀源半山閑客、呈坎澍德堂、818會所、西溪南荷田里、清溪涵月、院子里等一批特色民宿品牌。
唐模法國家庭旅館榮獲“全國最受歡迎客棧民宿”,呈坎澍德堂等3家民宿入選“游安徽不得不住的民宿”。民宿產業呈快速發展態勢,全區發展精品民宿31家(戶群),擁有客房間數568間,今年以來,全區民宿游客接待量1.8萬人次,營業收入790萬元。(黃山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