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如何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各小鎮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日前,全省第三次特色小鎮“鎮長”論壇在象山舉行,108位特色小鎮“鎮長”匯聚一堂,把脈浙江特色小鎮發展。記者借機采訪了一些特色小鎮代表,聽聽他們的見解和主張。本期對話“鎮長”——景寧縣旅游委員會副主任徐黎斌。
畬鄉小鎮位于景寧縣外舍新城區塊,規劃面積3.44平方公里,建設面積0.88平方公里,五年計劃總投資55億元。計劃實施鳳凰古鎮、外舍大酒店、三月三廣場、民族總部經濟大樓、山哈大劇院等30余個項目,預計到2019年產值達45億元,稅收達3.32億元,旅游人數達50萬人次以上。

“大投入、大建設是畬鄉小鎮的一大特點。”景寧縣旅游委員會副主任徐黎斌告訴記者:“目前小鎮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65億元,兩年完成省定五年30億元投資任務!預計到今年年底,畬鄉小鎮累計可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實現五年規劃投資任務三年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筆超過4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當中,企業投資31.78億元,占比為72.8%,政府投資11.87億元,投資結構比例為2.7比1。
“能夠引進這么巨額的資本投入,是十分不容易的。”徐黎斌告訴記者,由于畬鄉小鎮是在外舍新區新建小鎮,沒有產業基礎,沒有歷史積淀,一切從零開始,與其他特色小鎮建設相比,難度和挑戰性都更大。
得益于全縣扎實開展畬鄉鐵軍“拆治歸”百日攻堅大會戰、畬鄉鐵軍“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大趕考,畬鄉小鎮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如今,該小鎮的鳳凰古鎮項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一個以仿古類的結構為主,集吃、住、游、購、娛為一體,展現畬族文化的街區雛形初現。

徐黎斌表示,接下來景寧縣還將繼續用好、用活山水生態優勢和民族文化稟賦,促使畬鄉小鎮建設呈現出獨特的民族特色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當地將確保外舍橋系千俟崖公園景觀項目工程、江濱路、金鐘大橋等10個項目如期開工建設;針對已開工的外舍新區人防工程、山哈大劇院、鳳凰學校項目,確保按計劃進度有序推進;同時,強化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大功能的聚集,加快推進山哈劇院、三月三廣場、民族總部經濟園等一批功能性項目建設。推動環保、醫院、科技院士工作站落戶畬鄉小鎮。
此外,畬鄉小鎮還將把后期業態培育作為畬鄉小鎮活力進一步激發的中心工作來抓。深度挖掘畬族文化特色產業在小鎮建設中的核心效益。做大做強民族總部經濟大樓,彰顯民族政策洼地優勢,全力發展總部經濟,逐步實現小鎮經濟可持續發展。(文/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