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沉淀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步伐,是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載體。如今,在快餐文化的沖擊下,一切追求流水化作業,傳統而精美的建筑工藝漸漸消失,鐘靈毓秀的庭院式住宅被清一色的鋼筋混凝土堆疊的建筑所代替。
我們時常對城市里的建筑過目即忘,正是因為這些鋼筋混凝土的建筑空間內,沒有與我們內心相呼應的東西,那些中華民族幾千年里凝練下來的審美,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面的,那一縷遐思。

結構之美,仰天俯地
足不出戶,閱盡天下繁華
“中國建筑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結構本身之材質方法而已。——梁思成”
區別于西方視建筑為永恒不朽,我國的傳統建筑主張順應自然,注重虛實結合,以內收的凹曲線依附大地;沒有古羅馬斗獸場的狂野,也沒有古希臘神廟那種令人崇拜,令人畏懼的宏偉。中式建筑在形制與工藝上更顯人文情懷:講究的基址選擇、對自然環境的講究和愛護,五千年文化積淀下來的獨特審美形成了建筑、自然、人組成的三者和諧統一。

中國建筑講究大門、大窗、大進深、大屋檐,視野開闊,直通自然,充分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四角飛檐翹楚遠挑,或撲朔欲飛,或聳立欲飄,凝固的建筑竟能如此生機靈動,實在令人驚艷!
空心澄慮、心物交融
象外之意、景外之致盡悉陳列于前
中國園林是自然式山水園林,在中國傳統的儒、道、佛三大思想流派中,以道家思想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深遠。蘇軾有詩云:欲令詩語妙,無厭空與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以禪置景,整個園林都有了些禪的意味。

道家講求無為,折射在園林景觀的打造上講究因地制宜,演繹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絕妙景致,“宜庭亦斯,宜榭斯榭”“高方欲就麝臺,低凹可開池”,歸隱的文人雅士,淡泊沖和,出世人生觀。
“庭樹不知人去盡,秋春還放舊時華。多情唯有池中鯉魚,猶為離人護落花”中式園林的意境之美,如畫的詩意:佳木蔥蘢,奇石點綴,池中浮著翠綠的植物,花葉之下,成群的小魚嬉戲玩耍,更是多了份靈動與情趣。
新中式院居美學,高端改善人文墅區
從院居情懷出發,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尊重,筑以天、地、院、墅共融的居住空間,讓生活回歸院子里的東方意趣。

頂層帶闊綽空中花園,閑暇時約上三兩老友,幕天席地,品茶飲酒,暢談世事,愜意人生不過如此;地下室大面積采光,休閑、健身、娛樂生活趣味多樣,移步邁入首層庭前花園,愜意即時私享;遵循傳統庭院“開合收放”的禮制思維,汲取新中式園林之風雅精粹,掇山理水、借景障景生院;四層獨立空間聯排小墅,戶戶花園、有天有地,生活情趣從室內延伸到室外,靜享院中悠然。(文/經濟焦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