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也許是中國詩人里面最喜愛悠然小鎮風光的一位了,他筆下描寫的桃花源,一度是美好、靜謐、希望的代名詞。
漫步在小鎮街道上,欣賞著自古留下的民俗文化,體驗當地的風光和特色,品嘗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美食,那種生活令人愜意怡然。
2016年,伴隨著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

于是乎,特色小鎮建設就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為強勁的產業風口之一,為經濟建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雖然特色小鎮的建設很早就有,但是站上風口卻是因為去年首批特色小鎮名單公布和相關政策的發布起到了推動作用,一時間,眾多房企、當地政府、小鎮都計劃申報特色小鎮。
不過,特色小鎮的申報建設過程中,因為我國特色小鎮培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導致有部分地方存在不注重特色的問題,沒有抓住特色小鎮的“精髓”所在。
對此,前瞻產業研究院在《特色小鎮建設研究報告》中指出,培育特色小鎮的內涵在于“特色”二字,必須要依托原有產業優勢、歷史人文積累和獨特資源稟賦,進行順應人口集聚和生產生活需要的良性開發,形成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
因此,特色小鎮的開發應該尊重歷史特性,繼承有形的歷史遺跡,以免淪為標準化的、缺乏特色的、少人性化的、單純物質空間。
由此可見,特色小鎮盡管是當下的風口,熱門投資項目,但是同樣切忌盲目的申報建設,缺乏專業的指導和規劃,只會進入一個死胡同。在申報建設特色小鎮之前,尋找相關資質機構,輔助申報幫助完成特色規劃,才是第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文/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