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踏出的第一步,不一定要國門以外,我們生活和居住的國度,是最容易前往卻又最容易忽略的世界。千年的中國,千年的文化,那些傳承千百年依然屹立的古鎮古村,更是最值得去感受的另一個世界。
查濟古村
同樣是小橋流水人家,江南的那些則已被眾多的客人蹂躪踩踏,查濟仍然如村姑處子。查濟村原有108座橋梁,100座祠堂、10座廟宇。現尚有古代建筑140余處。其中橋梁40余座,祠堂30座,廟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廳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低,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明代的“涌清堂”、“進士門”,雕刻細膩,結構精致。由于地偏僻,交通不便,查濟村是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

查濟古村落沿三溪而建,村落四周布有四門三塔。塔為風水塔,村門與宗譜記載的“東有丹山文筆插天,稀有菥荻平高若屏,南有由山之翠巘,北有柏嶺之丹崖,四山環峙,若誠郭然”自然形勢契合。查濟古村現存古建筑從元至清,且門類眾多,有村門、寶塔、牌坊、廟宇、社壇、祠堂、古橋、民居、古井、惜紙爐等等,如同古建博物館。查濟古建多為精品,寶公祠、洪公祠、二甲祠、愛日堂、翔義堂、懷素堂、承美堂、紅樓橋、德公廳屋為其中的代表,這些古建筑三雕精美,花磚乃地域獨特建筑裝飾材料。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10里,現存有明代建筑80處,清代建筑109處。查濟青山環抱,綠樹成蔭,三溪穿村(許溪、石溪、岑溪),四門三塔相映。古民居鱗次櫛比,古建筑成群。查濟古民居吸收了外地的多種文化,主要受徽派建筑、北方殿宇和蘇浙園林的影響,經過長期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整個村子呈長條形,綿延十里。鐘秀門是東邊進入村子的必經之路,另外三面分別有平嶺門、石門、巴山門,與村中的巴山塔、青山塔、如松塔合稱“四門三塔”,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村落建筑。
※旅游貼士
住宿:查濟有很多寫著“專供美院師生寫生住宿”的旅館。查濟鎮口的“查濟山莊”也是提供住宿的旅館,價格和其他旅館差不多,但這個山莊是在過去的總兵府遺址上,用幾個舊祠堂的“元件”建起的,可以在里面看到很精美地道的徽雕等。
丙安古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丙安古鎮距赤水市區25公里,水陸交通便捷,原始生態完整,周邊森林覆蓋率達92.5%。古鎮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巖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環。砌石為門,壘石為墻,依山而建木質懸空吊腳樓,歷經百年風霜,仍然穩如磐石。

丙安三面瀕臨赤水河。距河灘10余米高,至今只有一條水路可到城堡腳下。兩座保存完好的石門把守著東西場口。兩寨門旁,各有一株蒼勁古樸的大黃桷樹,沿崖壁掏出一條凹槽,錯錯落落地建有許多吊腳樓。這些年代久遠的老樓多掩映在綠樹叢和芭蕉林里,沿崖壁修筑的石階延伸到河灘邊。古鎮只有一條窄窄的石板街,長約400米,從古至今一直是周圍幾個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市場。
丙安的建筑獨具特色,它是依山傍水地建在赤水河邊一塊大巨石上,寨子成橢圓形,巨石邊緣的房屋多為木樁支撐二至三層吊腳樓,房屋仍保持古老的磚木結構,丹霞地質的紅石小道和一級級紅色石階,蜿蜒曲折,四通八達的連接著寨子的每個角落,狹長的巷道,在古老、純樸民風間更顯親切、融洽,為防御而建的厚厚敦實的城門至今仍威嚴聳立,城墻上清晰可辨的垛口,城門內的雕花窗欞,默默記載了炳安悠悠歲月,古老滄桑的老龍橋留下了丙安人勤奮、樸實的足跡。從這些古舊的建筑里,游客們更能體味到遠古時夜郎國里的悠悠意境,漠漠人生。
※旅游貼士
住宿:赤水市有一、二十家賓館,房價在80-168元之間。十丈洞、四洞溝、竹海公園景區中也有不少農家樂可以吃住,非常方便。另外,丙安古鎮和九支鎮上也有很多賓館客棧,可以在這里落腳,一般幾十元就可以住一晚,只是條件比較簡陋,需要克服一下。
偏巖古鎮
偏巖是舊重慶通往華鎣故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鎮,昔日商賈云集,商貿繁榮,名播川陜湖廣。雖經數百年的時代變遷,但其街道、建筑、民風、市情仍然保留著昔日古樸、優雅的風貌。古鎮依山傍水而建,立于鎮外,極目遠望,可見幢幢木屋磚舍依山分布,重重疊疊,錯落有致。古鎮入口處有一座長條青石的小橋跨水橫亙,街道也用青石鋪筑而成,順黑水灘河長約400米。

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店鋪建筑多為木竹結構,或以長條木板拼合為墻,或以竹編籬笆糊滿膏粉為墻。有些臨街而筑的小樓,底層空間多設為店堂。上層宅樓呈吊腳式樓,懸空依柱而筑,既節省了街道路面,又達到了“讓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設計效果。除了小橋,流水,老街,古屋,鎮上最吸引人的當屬這里的“鴛鴦橋”,“夫妻樹”和女鐵匠。
※旅游貼士
美食:有一“古鎮客棧”做的小米排骨相當出名。該菜以珍珠小米水洗后粘附在豬肉排骨上,用竹編蒸籠文火隔夜熬制而成。色澤金黃,香糯可口,而且味道偏于清淡,特別適合那些不習慣重慶麻辣口味的游客。(文/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