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收藏家協會、河北美術出版社主辦,石獅日報社、《東方收藏》雜志、《收藏快報》承辦的《中國民間收藏陶瓷大系》第二次編務會議日前在石獅日報社召開。來自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古陶瓷學會、湖南省博物館、景德鎮陶瓷學院、中國嘉德拍賣有限公司、江蘇省收藏家協會等機構和單位的近三十位古陶瓷研究權威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并實地考察了南靖土樓、泉州博物館、石獅博物館、晉江博物館和晉江古玩城,并就民間收藏等議題舉辦座談會,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期間,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羅會長您好,聽說您是第一次到石獅,不知這里給您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羅伯健:是的,我是頭一回來到石獅,也是首次來到千年古城泉州。泉州是我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而石獅民營經濟發達,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聞名全國,我對此一直向往已久,這次終于能夠成行。來之前,印象中以為石獅只是一個港口小鎮,幾天看下來,卻是個很現代化的城市,高樓林立、燈火通明、車水馬龍。尤其是好客的石獅人,加上宜人的氣候,舒適的環境,充滿特色的美食和風景,有著跟北上廣完全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記者:看您的簡歷,您先后就職于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現在又擔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都在從事著與博物館、文化藝術相關的工作,這次來,是否有對泉州以及石獅的文化藝術給予了特別關注?
羅伯健:由于工作的關系,加上個人興趣愛好,每到一地,我都十分注重考察當地的文化建設。這幾天,我們走訪了泉州、石獅和晉江的博物館,博物館是最能真實反映當地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走進晉江古玩城,接觸了部分民間收藏家,看到了許多珍貴的藏品。說感受,那就是看到各種文化能夠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在歷史和當下相互融合、和諧共生,我驚訝于泉州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記得國學大師陳寅恪曾將全國的方言歸納為八大片區,閩南語就是其中之一。我在泉州博物館參觀時,聽陳建中館長介紹,現在的閩南語,還保留了許多古閩越語的成分,但其總體還是漢語,確切地說應是古漢語成分居多。更有意思的是,他們說閩南語與唐代時官話相去無幾,用閩南語念唐詩,要比北京話來得順口和押韻。我當場現學現用,還真是如此。而在石獅博物館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大陸唯一的獅文化專題展覽,石雕、木雕、瓷器,各種各樣的獅子形象十分生動,很有石獅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說,泉州和石獅相關部門在對本土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展示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這對提升泉州和石獅的對外影響力,增強普通民眾的文化認同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記者:石獅日報社主辦的《東方收藏》雜志、《收藏快報》自創辦以來,就得到了中國收藏家協會的關心和支持。此次來到“一報一刊”的福建總部,請問您是否對這份報刊又有一些新的感受?
羅伯健:我每天都要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寄送的刊物,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關系,大部分刊物都只能粗略瀏覽,有的甚至只是看下目錄。但對于《東方收藏》雜志和《收藏快報》,我是特別關注的。每期收到刊物后,我都會從頭到尾看一遍,并挑選部分文章精讀。“一報一刊”印刷精美,裝幀設計大方。從內容上來說,上至國家相關重大政治活動的紀念和宣傳、藝術品收藏政策的討論和修訂、收藏事業發展的走向和對策,下至民間收藏重大事件、重要動向的報道以及組織建設的經驗交流,凡是為收藏家和收藏組織所關心的重要問題都有涉及,這對我們協會開展工作有著很好的契合點和幫助。更重要的是,“一報一刊”聯絡和拓展了一大批國內外文博機構的專家和在收藏領域頗有建樹的學者組成特約撰稿隊伍,這支隊伍層次高、范圍廣、水平高。9月8日下午召開的辦刊工作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高度評價“一報一刊”的策劃力和執行力,尤其是近年來在策劃一些專題和專版時,從關注器物本身轉向深入挖掘文化背景,使收藏文化的研究走向深入化、專業化,可讀性亦很高,這也是“一報一刊”區別于其他同類報刊的最大特色。而且大家都提到,隨手拿起幾期報刊閱讀下來,幾乎沒有看到贗品出現,這在同類刊物當中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而據我所知,《收藏快報》創辦于2003年,《東方收藏》雜志創辦于2009年,這兩個時間點都恰逢中國民間收藏事業勃興之時。這十幾年來,我國的民間收藏組織和藝術品市場,在改革開放后所積累的經濟、文化能量的推動下同時發端,古今藝術品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呈現出嶄新的面貌,藝術創作加速繁榮,并由此生發出日益強盛的文化產業,民間收藏事業由此跨入新的紀元。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下,“一報一刊”的誕生,可謂得風氣之先。而國內的很多同類媒體幾乎都是在經濟繁榮發達、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城市辦刊,如北京、上海、西安等。“一報一刊”能夠在石獅這樣一個新興城市創辦,并且后來者居上,名列中國文博收藏類期刊的“第一集團軍”,并且現在的發展勢頭依然良好,真的是很不容易。我要為報社的同志們點贊。
鑒于此,應石獅日報社的提議,我們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中國收藏家協會即日起,正式成為“一報一刊”的支持單位,繼續支持石獅日報社辦好這份報刊,共同將其打造成為中國收藏文化領域專業化、規范化、精品化和大眾化的宣傳平臺,希望對促進和提高大眾的鑒賞與收藏水平,引導、規范和繁榮民間收藏,為中國收藏文化的良性健康發展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