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加密切,而文學正是聯通各國人民心靈的一條多彩的紐帶,這當中,翻譯家們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表示。
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14日在貴陽開幕。來自法國、德國等國家的38位漢學家與鐵凝、莫言、賈平凹、余華、阿來等50多位中國作家齊聚貴陽參會。
鐵凝開幕式上表示,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自2010年創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四次,走過了近十年的歷程。研討會從小到大,成為了翻譯家之間和翻譯家與作家之間交流的有效平臺,不少翻譯家獲取和更新了有關中國文學發展的最新信息,參與到中國作協對外翻譯工程中來。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共有數百部中國當代作家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改革浪潮中,中國文學得到了長足發展,一大批優秀作家成長起來,他們深入生活,書寫國家巨變進程,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有血有肉的文學人物,得到大眾的喜愛。與此同時,網絡文學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范圍內有5000多家文學網站,1300萬注冊寫作者,每天有數千部作品持續更新,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開放使大量各國的優秀文學作品和創作理念被翻譯介紹到中國,拓寬了中國作家的創作視野和世界眼光。”鐵凝表示,近年來中國引進、翻譯、出版的外國文學作品年均達到1400余部。同時,中國也把優秀的文學作品翻譯傳播出去,一個個具有濃厚中國精神和氣質的故事,經過翻譯家們的譯介走進了各國讀者的視野。
鐵凝說:“對中國作家而言,創作的根在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學的本土性、民族性更加突出,文學的時代感、現實感不斷增強。”作家們更加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中汲取創作的豐厚營養,更加注重從新時代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奮斗現實中汲取創作靈感,著力書寫人民的奮斗故事,力求把更多思想深刻、藝術上乘的精品佳作奉獻給世界。
自2016年第4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以來,中國作家協會一如既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國際交流活動,組織中國作家訪問了40多個國家,足跡遍布亞洲、大洋洲、非洲、歐洲和南、北美洲。同時,中國作家協會邀請了許多國家的作家訪問中國,與各國的作家組織共同創辦或舉辦了雙邊、多邊文學論壇和座談會,舉辦國際寫作計劃等,友好往來的形式更加多樣、文學交流的內容更加豐富,大大增進了與各國作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