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馮驥才:古民居保護要有生活氣息 不能讓它空著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7-09-22 10:43:56  來源:京華時報
核心提示:中國社會正在從農耕文明步入工業文化,“西方的進程比較早,而我們一切的文化基本是農耕文化,向工業文化轉型時原有的農耕文化一定會瓦解。當人類到了文化自覺階段,就應該有文化保護意識。
  7月中旬,“中國古村落保護第一人”馮驥才赴安徽蚌埠龍子湖畔的古民居博覽園調研,他已過古稀之年卻仍奔波在中國古村落保護的第一線。做客京華茶館時,他也談到了古民居保護面臨的困境和新思考。他認為,傳統村落若沒有人了空巢了,也就死了,而古民居保護也要有生活氣息,“古民居必須是活化的,不能讓它空著”。

  為何保護

  這里有我們的民族記憶

  提起馮驥才,很多人會想到語文課本里的《挑山工》《泥人張》。最近20年,他從文藝創作逐漸轉向了文化保護,特別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村落。為何會有這種轉變?馮驥才說:“我原來關心城市文化和歷史文化的保護,是文化人的立場,也是作家的立場,作家更關心社會精神。這些年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是巨大變化,在物欲的社會里容易輕視精神事物的價值,對我們的傳統容易放松,知識分子要關切社會,關切人的命運,更重要的是也要關切先民的命運。”


 
  馮驥才覺得,中國社會正在從農耕文明步入工業文化,“西方的進程比較早,而我們一切的文化基本是農耕文化,向工業文化轉型時原有的農耕文化一定會瓦解。當人類到了文化自覺階段,就應該有文化保護意識。在中國的傳統村落里,有我們的民族記憶和精神傳統,有我們民族的終極價值觀,有我們民族的DNA和特有的審美,有我們豐富的、多地域的、多樣的文化創造,這些東西必須保留,必須傳承,不能失去。”

  如果失去了這些民族中的DNA,中國人在世界上就沒有自己的文化身份。他說:“盡管我們有版圖,但如果失去了我們的身份,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們必須保護。習總書記提出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什么留住鄉愁?鄉愁是人精神情感的需要,留住村落就是留住我們精神的傳統,留住我們精神內涵的東西,我們的準則,我們的民族記憶、我們的審美、我們的價值觀。”

  面臨現狀

  每天消失近百個自然村

  15年前,中國青年報發表報道《馮驥才哭老街》,天津在進行老城改造時把估衣街上的老建筑一點點拆了。馮驥才站在被拆毀的“天津總商會”廢墟上痛哭流涕,這個周恩來當年活動的地方,也是“五四”運動時學生領袖馬駿用頭撞柱子的地方,就這么給毀了。

  如今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依然面臨困境。馮驥才不止一次地說過,他很痛恨“舊城改造”這個詞,他提到這次調研的蚌埠古民居博覽園中的很多建筑,就是從推土機前搶救下來的。前些年馮驥才公布了一個調研數據,“2000年,中國共有371萬個自然村,2010年剩下263萬個。大約每年9萬個消失,平均每天消減80到100個村落。”

  馮驥才說:“就是我們坐著說話的功夫,一個個自然村就倒下了。我跟溫總理講過,每個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歷史,但中華民族最大的問題是村落沒有村落史,村志最多是一個鄉,到了村就是一個名字了。我們已經把600多個城市變成千城一面,這是我們的文化悲劇,當時總理很激動,說不能讓后代連村落都不知道。”

  在研究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馮驥才就注意到中國的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散落在村落里,特別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村落也在逐漸減少,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大家庭,沒有權利讓少數民族消失。少數民族就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他們的村落若沒有了,文化就沒了,民族就消失了,這是國家重大問題,不是一般的問題。”

  如何保護

  僅有名錄保護是不夠的

  今年初,馮驥才出版了《中國傳統村落立檔田野調查手冊》《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范本》等著作,將這些年保護傳統村落的經驗更加規范化地記錄下來。他表示,目前已有1561個村落列入到傳統村落名錄中,待第四批收錄完預計超過2000個,“但存在的問題非常多,這些村落還在大量消失,僅有名錄保護是不夠的”。

  在馮驥才看來,中國的傳統村落保護還存在兩大問題:“比如有的村落里,某一個村很好,周圍的村會跟它也有關系,尤其是南方有些村落從中原遷移過去,分散在二三十個村落,相互之間有聯系。我們只保護建筑優秀、形態完整的那個村落,但如果周圍的根脈都斷了,也不完整。這種孤立保護是不行的,應該有一個古村落的生態保護區。”


 
  另一個讓人憂慮的問題是“一個村落的基本形態沒有了,但還有幾幢經典的民居,還有一個好戲臺、祠堂、廟宇、古橋、歷經滄桑的井口,怎么保護?”馮驥才多次強調,“歷史建筑只有原址保護,才最有價值。”但是,如果單個民居、祠堂等無法在原地保存,就不能讓它們“坐以待斃”,采用露天博物館方式集中保護,是最佳的選擇之一。

  這些年,蚌埠古民居博覽園從江西、福建、江蘇等地搶救了400多棟古民居,包括明、清及民國時期,不同區域的傳統民居。馮驥才也參觀了修復藏庫等,“馬總(馬國湘)是從推土機下搶救出來的,他們是真正的搶救,把整個民居都保護下來。”

  新思考

  古民居的保護要“活化”

  這些年,馮驥才也走訪了瑞典、荷蘭、意大利、美國等國家,了解世界各地的古村落保護狀況。對于正在建設中的蚌埠古民居博覽園,他提出建議,這也是近年來的新思考,“最近里爾的市長講了一句話,歷史遺產的保護必須活化,不能讓它死了擱在那兒。傳統村落里若沒有人了,也就死了,而古民居保護也要有生活氣息。”

  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館是瑞典人1891年在斯德哥爾摩吉爾卡登島建造的,里面的民居、面包房、學校、教堂、磨坊、牲畜棚等錯落有致。讓馮驥才印象深刻的還有荷蘭阿姆斯特丹郊區的一個露天博物館,“那些也都是從推土機下搶救下來的,他們按照文物思維原封不動做出來,古代商業街都是彎的,沒有一條是直的,屋子里的所有細節都放進去。”

  中國如何借鑒這種方式?馮驥才認為要因地制宜,也要考慮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其可持續發展。“比如蚌埠的古民居博覽園,可以結合露天博物館和村落旅游,建江西、福建不同地區建筑博物館,要查閱檔案,請民俗專家,注重所有細節,還可以有當地生活的小電影。”馮驥才回憶,他曾去過俄羅斯的一個露天博物館,里面還保留著俄羅斯人早期點燈用的木頭片兒,“這樣可以讓人聯想到當地生活特有的細節,看出人們生活的變化,給人精神內涵,讓古民居一下活起來。”

  糾正“老衣柜”的年代

  陪馮驥才赴蚌埠古民居博覽園調研的隨行人員提到一件趣事,在參觀博覽園內的博物館時,工作人員向馮老介紹一個舊衣柜時說是清代的柜子。馮老看了一會兒不以為然,他糾正說:“這上面的門鎖是清代的,但整個柜子是明代的。”他指著柜門上的畫說,“這種涂漆的工藝是明代的”。這位工作人員說,從博覽園開建至今已經接待了2000多位調研參觀的人,馮老是最專業的一位。
 

本文標題: 馮驥才:古民居保護要有生活氣息 不能讓它空著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zhusixiang/show-116.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項目策劃
項目方案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拉萨市| 商丘市| 湖北省| 郎溪县| 葵青区| 台南县| 云林县| 宁化县| 惠水县| 南郑县| 宁明县| 永顺县| 泸州市| 临高县| 四子王旗| 本溪市| 尚志市| 正定县| 沅陵县| 黄浦区| 西乌| 射洪县| 鞍山市| 波密县| 进贤县| 安宁市| 正镶白旗| 积石山| 兴安县| 崇明县| 吉安市| 桐梓县| 尚志市| 垦利县| 南宁市| 万宁市| 清远市| 越西县| 获嘉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