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鄉村振興戰略,并從人才支撐方面對推動這一重要戰略的落實提出具體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戰略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走好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道路,現階段核心是要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強化科技項目、創新基地、農業科技人才的統籌銜接,完善科技園區的產業扶持功能,發揮科技對精準扶貧的支撐作用,加快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工程。近日,科技部人才中心與人民網赴湖南重點調研袁隆平雜交水稻團隊及相關領域人才工作,以及湖南省科技扶貧相關工作,以點帶面挖掘“創新驅動助力鄉村振興”典型經驗。
主持人
感謝袁老接受我們采訪。我國雜交水稻產量現在總體來說在全世界還是第一是嗎?
嘉賓袁隆平
我們雜交稻產量是遙遙領先于世界水平的。我們的雜交稻全國種植面積有2億4千多萬畝,就是1700萬公頃,平均的單產每公頃在8噸以上,也就是說,畝產值550公斤以上,國際上水稻產量平均每公頃是3.9噸,我們是8噸。我們高產遙遙領先于全世界。我們云南個舊,連續三年每公頃產量在16噸,我跟馬達加斯加總統講了之后,他覺得是天文數字,認為了不起。馬達加斯加總統去年接見我的時候,水稻每公頃產量是17噸,今年是18噸,遙遙領先。
在超級稻方面,最先提出的是日本,日本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要研究超級稻,它的指標是到公元2000年,產量達到每公頃12噸,也就是每畝800公斤,到現在還沒有實現。我們老早把它甩在后面了,我們不是12噸的問題,我們是15噸,現在16噸、17噸都達到了,今年向18噸沖刺。
主持人
您覺得目前的畝產量能夠領跑世界多少年?
嘉賓袁隆平
不斷地提高產量是永恒的主題,從理論上來講,水稻的產量,根據光能利用率,就是光合作用的利用,畝產可以達到1500多公斤,就是說每畝產量可以在22噸以上,我們現在離這個理論產量還有距離。
主持人
要實現真正的科技強國,離不開人才。您的團隊人才建設情況怎么樣?
嘉賓袁隆平
我培養了研究生、博士生大概20幾個,現在關門了,沒有精力去培養了。學生良莠不齊,有的表現好,有的表現一般。我們導師只是引導他,究竟能不能成才,要真正成為學術帶頭人,在科研上有什么建樹的話,還是要靠他自己奮斗,我只是引路人。
主持人
我們國家的玉米、大豆、石油進口量也非常的多,主要是在人工成本上比較高。那么,您覺得在未來怎么在產量和降低人工成本這兩方面齊下手,真正實現農業領域的科技強國呢?
嘉賓袁隆平
這是經濟上的問題。目前來講,水稻是最重要的糧食,但是要賺錢是不容易,很多水稻生產隊說是“高產的窮隊”,稻谷產量高了,價格不高了,一畝地產一千公斤,這不得了的,過去畝產1400公斤是勞模的產量,每公斤是2塊多錢,一畝地也就二千多塊錢,產量很高,經濟效益不高。湖南也是一個窮省,財政窮省,為什么?稻谷產量第一,多了之后經濟效益不高,但這又是最重要的東西,沒有飯吃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問題。糧食價格不能提,它是各價之基,糧食價一提,其他東西就會通貨膨脹。例如海地這個國家糧食提價,政府垮了臺。但糧食價格又不能低,低了又傷農,高了,又會通貨膨脹,這是麻煩的事。我的建議是政府來補貼。政府用比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平價供應市場。我們國家現在有這樣的財力。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政府來收購,再用平價供應市場,這是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