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化”這個概念真正的含義。有文化就有“武化”。“武化”帶有強制性,讓大家遵守我們共同應當遵守的一些做人準則。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禮法和刑法。刑法是強制性的,禮法是自治性的。法使人畏,害怕;禮使人親,更加親密。應了論語里面的一句話,“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用禮法來要求大家,人人都有羞恥心,知道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錯的,所以行為就是中規中矩的。禮法就是以文化人。
文化是讓大家自覺自律地以文來化人。文是什么?就是紋路、紋理、紋飾,是一種裝飾,人要通過一種裝飾才能夠成為文明人,才能夠變化自己的心性。有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荀子)明確講要化性起偽:人很多方面是需要改變的、要起偽的,要對人的本性進行變化,通過“文”來展示自己,讓自己跟動物區別開來。人類的進步就是因為有了文明,以文來明。文明的概念就是人跟動物離得越來越遠,文明才不斷進步。
中國文化以禮儀文化為代表。禮儀教化就是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自覺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是人跟動物相區別的第一步。第二步要區別人跟人的不同。中國講“五倫”就是從自然關系中區分人跟人之間的不同,父子、長幼、夫婦都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按照這樣的身份來認同自己所應當遵從的規矩,比如“父慈子孝”。
禮的教育包括言行舉止規則的教育,從自覺到自律,成為生活種習慣的自然的做法,在西方這些被稱為自然法和習慣法。自然法和習慣法是西方文化中的法治基礎,法治就是建立在這樣一種自然法和習慣法它的基礎上才能夠推行,才能夠達到它的效果。我們今天學習法治精神的時候,絕對不能夠忽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