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藝術圈最火爆的藝事,無疑是“故宮燈會”。故宮的燈會一票難求,不僅是因為票太少,更是因為精彩的燈會本身的巨大魅力。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元宵節看花燈,被全國人青睞,實際上,全國各地,大江南北都有十分精彩的燈會供百姓欣賞。
而開夜場活動,也并非故宮博物院首創,實際上,早些年南京、四川、溫州等地的博物館都有嘗試,而首開先河的其實是歐洲的博物館。故宮的此次夜場活動,或許也可以給我國的博物館行業一個新的啟發,關于利用自身的獨特建筑形式和藏品,利用新的技術和新的形式,來弘揚傳統文化,讓藝術融入生活,令人們享受藝術之美,博物館還可以做更多。
還記得不久前引起人們廣泛討論的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嗎?該展因為《祭侄稿》的借展而引發了熱議。2月19日,“豐碑”顏真卿名碑拓本特展在西安亮相,該展覽由陜西省收藏家協會古籍碑帖專業委員會和叁和美術館共同主辦,展出了顏真卿碑石拓片24件(組),其中不乏日本展覽被遺漏的兩大碑拓藏品,去不了東京的朋友們不妨到西安去一飽眼福。顏真卿是長安人,他為中華文明奉獻了偉大的書法藝術遺產,而這次展覽無疑是對他書法藝術的一次致敬和緬懷。
本周,還有一個展覽引人矚目,2月22日至6月30日,上海龍美術館(浦東館)推出了“舊王孫——龍美術館藏溥儒書畫展”,本次展覽從龍美術館豐富的館藏溥儒書畫中萃選出近60套作品,借溥儒書畫用印“江山為助筆縱橫”“心畬翰墨”“飛鴻”區分為三大板塊,分別呈現溥儒山水、道釋、花鳥、人物、動物、書法的面貌。
近日,廣西北海的銀灘“潮”雕塑正式開始拆除改造。這一雕塑由時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的魏小明于1992年設計。球體代表珍珠,球面由流線型的潮水帶組成。直徑20米,附在球體上的七位少女銅像象征七仙女下凡。該雕塑從建成至今,已經有25年歷史,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城市雕塑的較早的代表作品,也是北海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不過,老雕塑拆除以后,新的雕塑也將在不久全新亮相。新的“潮”雕塑會是什么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城市雕塑是一個城市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烙印,如深圳的《開荒牛》、重慶的《記憶山城》等。近些年來,城市雕塑行業快速發展,城市雕塑遍地開花,不少城市還建設了自己的城市雕塑公園,然而,能夠承載一個城市的文化寓意的雕塑作品卻不多見。城市雕塑不僅是雕塑,還應該與一個城市的地域、文化、建筑、環境等諸多因素相融合,才能真正融入到這個城市的大文化環境中,也才能真正滋養人們的精神生活。